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的新人参二醇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来源 :2012中国吉林·国际人参大会(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inseng·Jin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新人参二醇的UPLC-MS/MS检测方法,并研究新人参二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单剂量灌胃给予SD大鼠新人参二醇,并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原形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方法确证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符合FDA有关规定;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新人参二醇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双峰现象。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测定生物样本中新人参二醇的血药浓度。
其他文献
目的:对国产西洋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测定国产与进口西洋参药材的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分、重金属、有害元素和农药残留,薄层定性鉴别、HPLC测定六种中性皂苷和四种酸性皂苷的含量,建立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和DNA指纹图谱,通过药理实验比较国产与美国进口西洋参的作用。结果:国产与进口西洋参的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并且国产与进口西洋参无显著差别。结论:国产与进口西洋参药材的质量与药
本课题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果中发现的新天然产物—人参皂苷元20(R)-达玛烷-3p,12β,20,25-四醇(25-OH-PPD)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能够引起人类肿瘤细胞阻滞在G1期,并且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cyclinD1,E2F1,MDM2及p21的表达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发现活性更高、毒性更低的抗肿瘤化合物,本论文在前人研究体外合成人参皂苷脂肪酸酯的基础上,对
The production of rare ginsenosides has be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s worldwide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pharmaceutical activities compared with major ginsenosides in wild ginseng.Here, we
目的: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分别是原人参二醇组和原人参三醇组中含量最为丰富的主皂苷,在人参根部总皂苷中的含量分别为23.8%和17.6%[1].人参皂苷C-K和F1是人参皂苷的次生代谢物,在人参中不含或含量极低,属于稀有人参皂苷,具有比主皂苷更好的药理活性[2-5],因此,本研究采用微生物转化人参皂苷Rb1和Rg1,希望获得稀有人参皂苷.方法:从人参地土壤中分离出产β-葡萄糖苷酶的微生物,
由于人参皂普(元)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免疫调节、改善微循环和提高生命质量等多种生物活性,国内外学者对人参皂昔(元)结构修饰与化学合成研究工作日益给予重视。特别是对于人参皂普(元)抗肿瘤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越来越给予关注。而结构修饰与合成工作的另一方面意义在于改善某些人参皂昔(元)的性质,增加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通过对人参皂昔(元)的结构修饰与化学合成,研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探讨发现新的构效关系,试
目的:新天然产物25-OCH3-PPD是一种达玙烷型人参皂苷元,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但由于其极性较大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较低。本课题组对其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2个系列的28个脂肪酸取代产物,减小该化合物的极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同时研究脂肪酸衍生化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方法:25-OCH3-PPD (AD-1)是从三七茎叶总皂苷中分离提取,用传统的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选用了14种饱和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为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人参的根,主产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中药,素有百草之王之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学名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已经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传统人参加工经过蒸制、干燥是为了便于保存并且改变药性。人参加工品有多种,本文主要研究白
会议
目的:建立UPLC-QTOF-MS/MS方法快速鉴别非法硫磺熏蒸人参;方法: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分离因硫磺熏蒸所新产生的极性较大的人参皂苷衍生物和原人参皂苷。优化质谱的部分参数,包括离子源的温度和载气流速,毛细管和锥孔电压便于平衡原人参皂苷以及新产生的衍生物的离子化。部分化合物是通过与对照品的质谱和保留时间对照进行准确鉴定,大多数化合物是通过化合物的经验分子式(由精确质量数计算得到)与文献已报道的化合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subchronic toxicity of a dammarane-type triterpenoid saponin with antitumor effect, 20(S)-Ginsenoside Rg3, by a 26-week repeated intramusc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