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公共设施设计

来源 :2011年全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国际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十天内走访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日本,并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考察数日,总结出日本公共设施设计上,不仅遵循以人为本,舒适为先,人性化设计理念,而且因地制宜,爱护环境,进行适宜设计,从案例分析所得,空间规划和科学融合到一起,极其人性化的普及型设计,专业认真的环保系统。作者发现日本的设计不只是在外形上、功能上有着突破,它更多的是给人以最佳的受用性。日本设计师田中一光说过:不是要在设计上做加法,而是要在设计上做减法。在细节上加以更多的关注。在日本公共设施设计的先进和完善,帮助残障人、老人等弱势群体能参与到这个完整的社会活动中来,使他们能行使参与社会的权利。从另一方面来看,无关贫富差距,不论老、弱、病、残,大家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这样才实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初衷。在所提及到的公共设施本身而言,我国完全有能力和技术制造出相当的产品。总之,我国设计师要在分析这些优良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很多相同或赶超日本的公共设施被设计出来,让人们体会到更加愉悦的公共生活。
其他文献
在我国许多低渗透油田中,储层裂缝都比较发育,构成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由于裂缝的存在,这类油藏的开发特征与单纯低渗透油藏不同.注水后,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窜进,使沿裂缝方向上的油井遭到暴性水淹,这是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普遍特征.靖安油田白于山区即属于此类油藏,受沿裂缝、大孔道发育影响,该区水淹损失产能较大,油藏开发效果差.文章旨在摸清白于山区长4+52油藏裂缝、大孔道的分布规律,科学指导油藏调整,
陇东侏罗系油藏处于"双高"开发阶段,套破井多,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状况变差;剩余油分布零散,但剩余可采储量大;缺乏高含水期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配套技术,稳产难度大.文章通过归纳总结侏罗系油藏剩余油研究的方法、剩余油分布的规律及提高采收率技术,为下步不同类型侏罗系双高油藏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主力层实施整体开发调整或局部开发调整、扩边调整,建立有效注采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程
引水增能方法是在精细地质油藏研究基础上,依照"自下而上、合理有序"的开发政策,将油藏本身较强边、底水逐步引到油藏内部,实现底水油蔵从避水到引水的转变,驱替内部富含油砂体,特别是物性较差砂体,达到合理运用油藏自身能量开发本油田的目的.该方法成功指导了B油藏α层系的开发,获得较好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对其他油田的开发具有现场指导性意义.
针对F油田隔夹层的复杂分布特征,从隔夹层的沉积成因人手,建立了隔夹层的沉积模式,然后在剖面及平面方向准确描述储层内隔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实施以避射和堵水为核心的开发策略,实现油田稳油控水.实践证明以隔夹层精细描述为核心的稳油控水技术取得了成功应用.
针对目前陇东油藏大井斜、从式开发、多层合采的开发特征,为消减层间干扰,掌握层间动用状况,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经过多年的摸索,成功应用了井下关井分层压力测试、产出剖面测试、氧活化水流分层吸水剖面、井下自动开关井分层测压技术等对油水井分层压力、分层注入及动用状况进行监测,应用分层监测结果为多层开采油藏分层治理、开发效果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综合性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突破专业性艺术院校的模式,充分发挥其综合实力强、多学科、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起艺术与人文、科技学科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办出自己的特色.本文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基于整合与创新的理念,从专业方向配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工作室建设以及实验室建设五个方面探讨了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窑脸”即窑洞外漏的门脸。在窑脸装饰体系中,窑脸装饰是靠窑脸各个构件的组合而形成的一种装饰形式。“农”即农耕文化,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本文所说的农文化特指黄土高原地区,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农耕文化。窑脸装饰文化具备诸如农、商、礼、福、遁、防等多种形态,而农文化属于最直白、最基本的文化形态。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现和传承,农文化也必须通过一定的方
工业遗产是近现代工业化的产物,由于我国目前对工业遗产的整体性认识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可移动工业遗产界定、定级体系,导致一些有价值的工业制成品从未组织鉴定过,大量可移动工业遗产至今尚未被纳入工业遗产的研究与保护范围.针对该现状,着眼我国工业发展状况,提出了可移动工业遗产的保护思路主要有注重整体性保护,注重与不可移动工业遗产相结合,强化市场化运作,加强体验教育。此外,可移动工业遗产与其他文物相比,有其
美,在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设计艺术中的形式美更直观、更形象、更有效地传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人们对美的概括与表达.本文研究了形式美的产生、形式美的法则,分析了在产品设计,建筑设计,雕塑与绘画中的形象美。形式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都有着广泛的体现,形式美渗透到了设计艺术的各个领域,研究形式美往往在设计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目的还是为了指导人们在将来的创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佛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它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当时文化历史的忠实再现.把新媒体数字艺术与民族文化保护与宣传进行全新的整合,探索当今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科学方法及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