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大型灌区引黄水量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黄河下游大型引黄灌区有关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影响灌区引黄水量的因素.研究认为,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引黄水量的主要原因.干渠衬砌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也是导致引黄水量增大的因素.此外,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应加强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以用水净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考虑生态需水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盆地为例,假设红崖山水库不同来水量和不同移民数情况下,应用优化模型确定了灌溉规模以及优化作物种植结构.研究结果可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及民勤盆地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对循环经济模式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进行论述,说明水资源循环经济利用特点可用3R形式表述,即减量化(Reduce),回收(Recovery),再利用(Reuse).通过大量实例证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在循环经济模式下进行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针对宁夏水资源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用循环经济的思路对宁夏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灌区是农业文明创造的伟大成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基地.本文回顾了灌区运行状况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系统地总结了灌区运行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建立原则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比较了目前国内外的各种评价方法,指出各种评价方法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灌区运行状况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灌区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文研究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埋深分布、作物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和作物需水量情况,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计算石羊河流域主要作物净灌溉需水量,应用首尾测算法对石羊河流域不同尺度灌溉水利用率进行了估算评价.结果表明,由于节水灌溉模式的推广应用和灌区节水改造措施的实施,近30年来石羊河流域灌溉水利用率有较大的提高,由1976年的34%提高到2005年的54.6%.在工程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灌溉水利用率具有明显的年
建立了一套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综合评价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主观赋权法)和熵值法(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建立了基于近似理想点排序法及有序样本聚类分析的灌区用水户协会绩效综合评价方法.以漳河灌区42个农民用水者协会为实例,通过调查分析确定近似理想用水户协会,考虑各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的影响求解各协会与理想协会的近似度,根据近似度的大小对协会进行了排序,确定了各协会的绩效水平.利用有序样本的
本文从研究膜下滴灌技术的创新机理出发,探索该项技术在推动形成的田间工程创新集群和绿洲农业工程集群,阐述说明了技术创新对绿洲现代农业工程化的驱动作用,这对绿洲现代农业的快速和良性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分析移民工程验收意义及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移民工程验收的组织及任务,并以三峡移民工程验收为例,总结了移民工程验收实践的成效及经验.
大量兴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田水利设施已严重老化,处于闲置或废弃状态.这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不仅长期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影响农业生产、村容村貌和人畜安全.本文在分析这些农田水利设施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现状调查,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有效途径和关键技术方法.对在新的土地整理和农田规划中再利用技术、旧有设施修复与改造技术、土地资源释放与修复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等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案
"真实"节水的理念由世行节水灌溉项目首次引入我国,并用于监控节水效果."真实"节水量即降低的当地不可回收的水资源消耗量,主要是无效或奢侈的蒸发蒸腾量(ET).ET的监测方法繁多且各有利弊,作为生产项目的应用,把它们分为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两大类并予以介绍和评述.根据项目的要求,对两类ET进行了实地监测并分析对比了监测结果.对于节水效果的控制与评价,提出了ET管理的概念:首先,从总量上控制综合ET不应
本文通过对BP神经网络理论的分析和对其方法的改进,利用在内蒙古准格尔旗进行的雨水集蓄利用试验所得的土壤水分资料,建立了一个描述集雨补灌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的BP网络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多个气象因素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利用部分实测资料对网络进行训练,然后对2年不同灌水处理的土壤贮水量进行预测.经模拟分析认为,该模型能较准确的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土壤水分状况,可为当地雨水集蓄利用试验进一步进行提供科学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