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病使用中医吸肛器检查100例临床总结

来源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压吸肛器模拟排便时态下痔的脱出状态,科学的判断脱出和非脱出型两类痔疮以及量化脱出的痔核准确数据,便于治疗方案的科学制定.它对于痔疮的检查能够判断肛垫病理性肥大的程度(大小)和移位的程度(脱出情况)以及团块的性质即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状态.吸肛器检查的优点能够满足肛管疾病患者首诊常规的检查;它的优点集中在对痔疮的科学检查和诊断及治疗前后评价上.它的缺点集中在不能靠它单一的检查对痔疮和直肠内的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自拟便秘汤治疗肛门直肠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服用自拟通便汤,对照组31例口服果导片,1周为疗程,根据病情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7%,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拟通便汤治疗肛门直肠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便秘临床疗效显著,且标本兼治,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PPH)配合消痔灵注射在直肠内脱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2例直肠内脱垂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治愈25例(占78.13%),好转6例(占18.75%),无效1例(占3.12%),总有效率达96.88%.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和消痔灵注射术在直肠
结肠黑变病(MC)最先于1857年Virchow将其命名并沿用至今,MC是指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吞噬黑褐色素颗粒。除结肠外,尚可累及肝、淋巴结、十二指肠及胆囊等,多有便秘和服用泻剂史,其他自觉症状如腹泻、腹不适多见。虽属非炎症性良性病变,且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结合病理活检,现发现MC1例,本文对治疗结肠黑变病1例的病因及防治,结合文献作总结分析。
分析结肠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对92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便秘缓解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证实手术是成功的,92例患者均经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1%(1/92),小肠梗阻2%(2/92),1例出现顽固性腹泻,每日10次以上.无手术死亡率,随访无便秘复发,有效率100%,结果表明:结肠切除吻合术对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疗效确切,但要严格掌握手术方
目的:观察扶本润肠法治疗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便秘18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按就诊次序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8例,采用自拟扶本润肠舒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72例,与天津达仁堂生产的麻仁滋脾丸口服治疗便秘进行对照观察.结果:①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②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时照组。结论:自拟扶本润肠舒口服治疗便秘,疗效满意.
目的:观察和评价PPH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0例直肠前突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且两组病例数相等,其中试验组30例采用PPH术加消痔灵注射,对照组30例采用经阴道切开阴道后壁黏膜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肛门疼痛及坠胀、术后感染.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治疗效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肛门疼痛
便秘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虽属中医内科之症,但临床常见,几年来根据患者便秘的各种症状特点,进行辨证分析,论证治疗,同时结合西医的先进诊疗仪器,综合分析,明确诊断,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在直肠内脱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改良方法。方法:对38例直肠内脱垂患者行消痔灵直肠黏膜高位柱状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1~24个月,治愈28例(占73.7%),好转7例(占18.4%),总有效率达92.1%.结论:消痔灵直肠黏膜高位柱状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的优点.
目的:通过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者结肠通过时间(CTT)的特点,探讨CTT对进一步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以不透X线标志物分别对53例FC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全结肠通过时间(TCTT)及结肠各段通过时间的测定,并计算结肠运输指数(TI),比较2组间各参数的差异以及各组中结肠各段通过时间的差异.结果:FC组与对照组相比较,TCTT、结肠各段通过时间均有延长,但仅TCTT、乙状结肠直肠通过
收集2003年6月-2006年6月3年期间经排粪造影检查诊断为直肠前突的患者52例,并对其进行前瞻性研究.结论:①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②多在产后发病;③均有慢性便秘病史;④直肠前突与盆底松弛关系密切,二者可互为因果;⑤重度直肠前突几乎全部合并会阴下降等松弛性病变,且在排粪造影诊断中多与其他出口梗阻性疾病一种或数种共存;⑥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盆底下降较少,直肠前突也较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