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填黏性土料加固膨胀岩渠坡施工技术

来源 :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新乡潞王坟膨胀岩试验段桩号SY0+208~SY0+268为换填黏性土料处理措施试验区。 以试验段开挖出来的重粉质壤土作为换填黏性土料,通过振动凸块碾碾压来加固不同坡比的膨胀岩渠坡,重点研究换填黏性土料处理措施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控制标准。换填黏性土料加固膨胀岩渠坡的成功应用,证明以该处理措施处理膨胀岩渠坡的可行性,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膨胀岩渠坡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锦屏对外交通专用公路K48+125~230段通过一小型堆积层古滑坡(何家1*滑坡)下部。在公路建成后的2008年雨季,该古滑坡中下部出现强烈变形。通过对变形迹象、滑坡区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分析,本文研究认为该古滑坡复活起因于趾部的部分削方减载,它使得古滑体缓慢蠕动、新滑动面逐渐孕育,2008年的强降雨促进了变形的发展,诱使古滑坡中下部整体座落滑动;“勺”状滑面是决定变形发展的主要内因。运用FLAC2D
针对降雨作用下堆积层滑坡动力失稳问题,考虑滑坡后缘裂隙积水作用,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力学模型。由滑坡系统在平衡曲面上时处于准静态状态,得到系统的总势能函数,建立了滑坡系统动力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给出了滑坡动力失稳问题的一般方程,得到了滑坡系统失稳前后的变形跳跃幅值、能量释放量和滑体弹冲剧发速度的一般表达式,基于Weibull分布的滑动带岩土体本构关系为其特例。通过对尖点突变模型临界状态的分析,得出降雨
龙口矿区是我国东部滨海矿区,主要开采新生代古近纪煤层。生产实践表明,龙口矿区总体瓦斯含量低,但矿区内各矿井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采空区瓦斯含量相对较高的现象。本文在分析矿区地质构造和瓦斯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瓦斯赋存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对矿区内各主要矿井瓦斯含量和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对矿区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对乌海市海勃湾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的分析,依据地质灾害理论和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论证了该地区地质灾害存在的类型以崩塌及地面塌陷为主,其分布规律主要是崩塌主要分布于低中山区,而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丘陵区的煤矿井采区,主要为冒顶型地面塌陷。
通过对试验区种植的生长期为5年的柠条锦鸡儿、霸王、白刺、四翅滨藜和北方枸杞等5种灌木地上部分生长量进行观测和统计,并对其护坡水文效应影响要素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植物的地上生长量影响着灌木植物护坡水文效应和固坡效果;其中,其株高、地径对于灌木植物的水文效应的影响均不同,且相同生长期的5种灌木植物其地上部分生长量指标所表现出的水文效应和固坡效果差异较大。通过试验区影响灌木植物护坡水文效应影
用纯水对成都黏土原状试样进行了有荷侧向(临空方向)的膨胀率和膨胀力测试,用重塑样进行了自由膨胀率的测试。根据对6组试样的试验结果讨论了成都黏土的膨胀性等级;通过对成都黏土的有荷侧向(临空面)膨胀率试验进行无侧限膨胀特性的研究,总结了成都黏土中常见工程地质病害,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的建议。
“5.12”汶川地震触发崩滑灾害具有一些特殊的破坏机制和动力过程,沿断裂带出现多处抛射型崩塌和滑坡。本文以位于北川一映秀断裂带通过部位的高川乡大竹坪崩塌为例,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强震作用诱发山脊整体、高速抛射型崩塌的形成机理和运动过程,并根据坡体实际抛射距离反演分析了考虑地形放大效应的地震水平和竖直加速度值。研究结果表明,强震条件下P波的垂直上抛作用和S波的水平剪切作用造成岩体结构面贯通,后
以某工程边坡为例,采用人工合成地震动为输入条件,运用FLAC2D进行边坡岩体的全时程动力分析,探讨地震作用下边坡岩体的动力响应规律及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地震动力作用下,边坡发生大变形(大于3.0m),塑性区沿覆盖层与基岩界面分布,界面岩土体发生塑性破坏,会发生整体性的远程滑动,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这一结论对处置库的选择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采用伪普法对隧道掌子面的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逆时深度偏移计算获得的偏移剖面能够较为准确的分辨出掌子面前方构造面的分布位置,为提前预报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情况,确保隧道工程的合理安全开挖提供了依据。
介绍了“一种合适于TBM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TBM领域的发展历程,将该项技术首次应用于双护盾TBM施工中,实现对工作面前方地质异常段的准确判释。该技术在引红济石调水工程TBM施工段的应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