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视野下的防灾减灾举国体制

来源 :2015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按照国家治理的要求,防灾减灾救灾仍然可以实行举国体制,不过应当作出新的解释:举国的主体除了政府系统以外,也包括市场、社会、公众,且各行为主体平等协商、合作共赢;采取的手段除了政治动员、法律法规、行政命令以外,也包括市场机制、经济手段、社会协同、道德约束;覆盖的范围除了救灾以外,更包括防灾减灾。为了使这种新型举国体制顺利运行,必须从制度完善和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加强基层建设,积极走"互联网+"之路,着力的重点由社会脆弱性分析转向社会恢复力建设,组织的形式由科层制发展为网络型。
其他文献
  利用浙江沿海6个海洋岛屿观测站对MetOP-A极轨卫星搭载的ASCAT散射计反演资料进行了检验,并利用ASCAT风场资料统计了东海大风频数的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SCAT
会议
  我国地域广阔,灾害频发,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气候及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传统的单靠政府包办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种弊
国际防灾减灾的发展趋势是把防灾减灾的单元逐渐聚焦在社区层面,本文重点介绍了美、日两国在防灾减灾的社区参与机制上的做法和经验,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重视防灾教育、引
  本文通过查阅美国FEMA志愿者管理条例及俄勒冈州救灾捐赠工作的系列法律、政策,对美国救灾捐赠工作的具体程序、各方角色进行了介绍,总结了美国救灾捐赠的主要特点为:美国救
  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重要议题,反思我国社会工作介入地震灾害救援和恢复重建服务的制度化建设和专业化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专业社会工作
  利用1998-2013年热带降雨测量计划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3B43月降水量产品与新疆区域所有105个国家站的降水观测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分别在年、
会议
  减轻灾害风险是中国亟待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应对这些问题,需要研究来探索已实施的措施以及进一步的可能措施。本研究的关注点在公民社会组织如何支持中国本土的社区发展
  本文围绕灾害预警的主要问题,通过简要考察灾害预警现状、存在问题和需求分析,探讨了灾害预警信息运行的几个环节和若 干影响因素,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最后给出了自然灾害
  2015年4月25日在尼泊尔发生的8.1级地震,因震级高、伤亡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紧急开展各类救援工作的同时,有关尼泊尔当地行动缓慢、救援不力的声音也不断见诸报端,
会议
  灾害治理的概念既包含对灾害内在机理的分析与干预(比如瞄准脆弱环节),也包括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与协同行动(比如联合救灾行动),应将这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本文以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