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沿场散射通信中的信号强度分布预测方法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讨论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i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人工沿场散射的散射截面积估计方法和雷达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离层加热的人工沿场散射通信信号强度分布预测方法。为人工沿场散射通信链路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利用地波进行导航定位,有效计算出地波信号场强可改进系统的工作范围、接收机设计的灵敏度及动态范围。由于地波信号传播路径复杂,往往沿海面、丘陵、湿地等介电常数完全不同的介质传播,因此混合路径条件下的场强计算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关于地波信号沿混合路径传播的场强计算方法,基于该方法分别对地波衰减因子、地波信号场强进行了不同频率下的仿真,通过仿真结果与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
本文基于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IGS)提供的120°E上空1999-2009年电离层图交换文件(IONEX)格式的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采用动力模型重构和最小二乘估计进行模型的反演和参数优化,从赤道异常指数北驼峰TEC峰值(Inc)、南驼峰TEC峰值(Isc)和赤道槽LT1300时刻TEC值(It1300)的历史资料中重构了非线性动力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客观有效地反演出
为了支撑三频信标测量系统研制与观测结果分析,研究能够模拟宁静电离层和扰动电离层环境效应的信号仿真系统作为研发支撑环境。采用考虑星站位置变化的三维多相位屏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三频信标信号在电离层扰动环境中的传播过程,最后得到观测屏上的三频信标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扰动的时间序列,并将其调制到三频信标中频信号上,作为三频信标软件接收机输入,以分析验证三频信标接收机信号处理算法及数据处理算法。此外,信号仿真系统
伽利略(GALILEO)导航系统电离层修正模型(NeQuick)是欧洲开发的一种经典单频电离层修正模型。对NeQuick及其相关改进进行了介绍,特别是针对NeQuick模型改进前后在电子密度和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NeQuick改进模型NeQuick2与原模型相比,更加符合实际的电离层变化状态。借鉴NeQuick及其改进模型的建模思路,对于建立适用我国卫星导航系统
本文利用电离层垂测数据foF2以及电离层TEC数据对2010年9月10日重庆Ms4.7级地震震前电离层变化进行分析讨论。发现9月8日电离层异常与9月15日地磁扰动期间电离层异常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点,这也正是地震电离层前兆与磁暴引起的电离层扰动的显著区别,同时,也基本可以排除“磁静日扰动”的可能。因此,9月8日震中附近电离层foF2以及TEC的显著增加可能与即将来临的地震有关。
2004年1月22日爆发了一次大磁暴事件,利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海口观测站GPS电离层闪烁监测仪和测高仪观测数据,具体分析了这个大磁暴期间的GPS L1频段幅度闪烁指数S4、不同强度闪烁发生率以及电离层F层虚高hF的变化,并由hF估算了E×B垂直运动速度的大致量级。结果表明:这次大磁暴事件引起了海口站严重的电离层GPS闪烁现象,持续时间长达2小时25分钟,每5分钟统计一次的中等以上强度闪烁发生率可
利用我国重庆电离层台站foF2历史数据,从1978年到2008年之间发生的电离层磁静日扰动事件作为统计样本,统计分析了电离层磁静日扰动随地方时和季节的变化特性,结果为磁静日正扰动随地方时有着明显的“时间禁区”效应,负扰动白天比夜间更容易发生。正扰动呈现了明显的半年变化,而负扰动有着周年变化,最后对引发电离层磁静日扰动的物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基于波粒共振扩散相对论理论,结合辐射带高能粒子分布模型,定量地分析了不同模式、不同渡谱带宽、不同冷等离子体参数等条件下波与粒子的共振范围以及高能粒子的损失速率和沉降周期,为进一步开展辐射带空间环境的人工控制实验奠定理论基础。
2010年9月我国在挪威进行夏季电离层加热实验,本文在对实验中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9月13日加热实验产生的离子线谱异常扰动特征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离子线谱在整个加热时间段均有增幅,且增强幅度要比非相干散射回波幅度高近两个量级;从异常谱形状特征上看,异常回波应为相干回波的单峰结构和非相干回波的双峰结构的叠加,且相干回波占主要成分;扰动谱最大值出现的高度随加热时间的
2011年5月我国开展了首次春季极区电离层加热饱和特征诊断试验。鉴于饱和效应分析要求的时间分辨率很高,对原始非相干散射雷达数据进行了时间累积,并对累积后数据进行了非相干散射分析。基于分析得到的电离层参数,建立了经验饱和演化模型,对饱和数据进行了拟合,两者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通过对5月6~9日全部36个加热事件的统计分析,获取加热饱和时间为16.16秒,加热时间特征参数的得出对深入了解加热机制和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