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糖原累积症Ⅲ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性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低血糖,肝酶升高,以及进行性发展的肌无力和心脏受累.此病是由于AGL基因突变引起糖原脱支酶合成障碍,糖原不能分解所致.AGL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p21,DNA全长85kb,包含35个外显子.在报道中,亚洲人IVS14+1G>T发生的次数较多,推测此突变可能为亚洲地区较为常见的突变.由于剪切机制的复杂性,发生在剪切位点的突变所造成的剪切片段大小并无绝对规律,单纯对基因组DNA测序并不能了解剪切范围,只有通过进一步对cDNA进行测序分析才能明确其剪切位置和剪切范围.本文通过由mRNA分析国内由AGL基因突变导致确诊50例肝糖原累积症Ⅲ型患者,以进一步了解此病在中国人中剪切突变的机制以及发展规律.
方法:1.患者资料:(1)均自婴儿期出现明显的肝脾肿大、低血糖(血糖(215mmol/L)和生长迟缓等。(2)谷丙转氨酶(ALT)和血脂升高,血乳酸和尿酸正常。(3)空腹肾上腺素刺激试验无反应(血糖升高<215mmol/L)餐后肾上腺素刺激试验正常(血糖升高>215mmol/L)。参与研究的50例患儿均符合临床疑诊标准.2.AGL基因分析:取得知情同意后留取患者及父母DNA,提取RNA,反转录后PCR扩增此基因的mRNA后直接测序。3.经过基因突变分析后,基因和临床同时确诊病人,分析其临床表型,尤其是肌肉受累情况,包括AST.CK,心电图,心脏彩超的异常情况,进展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在50例GSⅢ患者中,共发现53种突变,包括14种缺失突变,12种剪切位点突变,9种插入突变,9种无义突变,8种错义突变和1种缺失插入突变,共检出30种新突变。有38位病人发现携带至少1个剪切突变,剪切突变占76%,其中c.1735+1G>T发生的频率最高,为21%。2.通过RT-PCR分析,发现12种剪切位点突变,1种错义多态突变也造成剪切异常,共出现12种剪切效应,并发现一种剪切位点突变造成多种剪切效应。3.50例患者男35例,女15例,就诊年龄1-13岁,平均随诊年限4.5年。初末次就诊对比,患者身高和体重有明显的增长,其空腹血糖,肝酶,血脂均明显改善。4.患者血清CK升高的最早年龄为1岁,最晚年龄为11岁,11岁以上患者均有CK升高(肌肉受累)。末次随诊中,58%的病人出现心脏受累表现,38%病人出现心电图异常,最常见改变是左室高电压(47%);42%病人出现心脏彩超异常,最常见改变为左房增大(38%),1例患者死于心功能衰竭。5.在11例携带2个剪切突变的患者中,4例出现心脏受累(36.4%),在26例携带1个剪切突变的患者中,17例出现心脏受累(65.4%),在13例不携带剪切突变的患者中,8例出现心脏受累(61.5%).6.在剪切效应和临床表型关系中,有12例患者携带1个导致内含子7保留的的突变,2例患者心脏出现受累:6例患者携带1个导致内含子13保留的突变,全部心脏受累。
结论:1.对于糖原累积病m型的患者,其肌无力和CK升高一般同时出现。2.在研究的40例糖原累积病Ⅲ型的患者中,在年龄11岁以后CK全部升高,因此11岁可能为大部分患者CK升高的年龄。3.本组Ⅲ型患者的AST最低值为209,最高值为1693,与糖原la型相比其升高的幅度较大,因此在初期诊断时可依据AST值初步判定患者的分型。4.本组Ⅲ型患者CK出现异常的最小年龄为1.5岁。5.本组病人中,心电图出现异常的9人,最小为3岁,6人出现左室高电压,2人出现心肌肥厚。因此心肌受累后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左室高电压。6.本组病人中,心脏彩超出现异常的患者最早年龄为3岁,5人出现左室肥厚,5人出现左房增大,4人出现主动脉瓣增厚。且心脏彩超出现异常的时间比心电图平均晚1.6岁。因此在疾病的初期需要定期检测心电图和心脏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