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素质与健康的关系

来源 :第二届中华名中医论坛暨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肿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duzh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老年人养生,无论采取什么方式进行体育锻炼都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好处。但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一条是思想素质的练就。一个人思想素质的好坏,决定养生的效果好坏。思想素质好的人,他的一生都是快乐的,有一个快乐的好心情他参加体育锻炼效果就好,确实给身体健康带来好处。老年人养生把握好心里健康七要素。心里健康七要素概括为七句14个字。即善良,友好,宽容,乐观,淡泊,动静,经常。现在分别详细说明一下心里素质和健康的关系,也就是说健康来源于好的心理素质的道理,而好的心理素质又是从健康实践中苦苦追求而得到的。
其他文献
溃疡性结肠炎是难治之病,致病原因至今不明。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属“泄泻”,“痢疾”,“肠风”,“脏毒”之范畴。笔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8例,痊愈率87例占88.8%,总有效率为100%。疗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无副作用及后遗症。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饮食饲养的方法建立糖尿病(DM)肥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刺量组,双胍组。给药4周后观察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组血糖,血清中TNF-α,I
防治肿瘤乃当今世界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探索中医药防治肿瘤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郑伟达教授,自主研发国药慈丹胶囊等系列抗肿瘤药物,从系列抗癌药物组方的抗癌系列药物的中医理论基础,现代药理实验及其临床应用。阐述其从整体观念出发,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瘤止痛的组方原则。共奏益气养血,化瘀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属中医崩漏,月经过多的范畴,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婚姻危害极大。此病主要是由于调节性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发病年龄为月经初期至绝经前的任何年龄。本院收治了12例功血患者,经西医输液消炎止血治疗无效,前来中医求治。根据经血不归经,泛滥成灾的原因,自拟健脾固肾化淤生新治疗功血的方药。此方药是针对肝藏血,脾统血,肾固涩等功能的失约,为
通过分析肺癌流行病学情况及诊疗现状,从临床与基础研究角度探讨未来5年肺癌中西医诊疗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应进一步开展肺癌病因研究;构建肺癌中医临床研究体系,重视中药维持治疗与中医药防治肺癌术后复发转移,加强中药与靶向药物联合治疗肺癌,研发治疗肺癌的纳米中药;开展中药对肺癌细胞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系统的干预,对肺癌微环境的影响,对肺癌干细胞调控,肺癌中医证候与miRNAs相关性及中药对mRNAs的影响等基础
抗肿瘤细胞增殖剂联合抗血管生成剂治疗肿瘤已成为国际抗肿瘤的核心理念之一,亦称作为A+策略。根据我国几千年来传统中医药治疗肿瘤理念,中西医融合走向个体化治疗肿瘤,三管齐下,全方位多靶点治疗肿瘤,我们称为A++策略疗法。本文对A++策略治疗肿瘤的新理念提出,中医药治疗癌症分子机理学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体会进行探讨。
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并且年轻化,恶性肿瘤已居前位,而约80%的恶性肿瘤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晚期肿瘤尚无明确的概念。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晚期肿瘤的治疗仍然是临床中十分棘手的问题。就现有治疗手段来看,手术难以根治,只能起到姑息的效果;放疗和化疗毒副反应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新兴的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对晚期肿瘤的疗效尚难肯定。认为可以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为了方便肿瘤患者及家属了解中医,选择中医或中西结合治疗肿瘤。依据中医理论,紧紧的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对肿瘤的6个方面研究,介绍中医治疗肿瘤,丰富患者及家属治疗肿瘤思路。
保健是全人类的事业,也是复兴中华首当其推的重要事业。笔者认为:“保健是生命与健康之父,亦是整个卫生,防护,医疗,康复,养生体系之母”。因此,“保健”这个大道理是能够管住生命,健康,卫生,防护,医疗,康复,养生等众多小道理的。从哲理上讲,一旦大道理通畅了,那么所有小道理也就畅通无阻了。这叫“一通百通”,“一顺百顺”。文章从理念和行动两个大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到保健。
所谓“王教授现象”是指某中医高校任教多年的教授,仍说“不懂中医理论”,“临床辨证不确定”,“中医只能治轻病慢病”等,“中医负我,我负中医”系列言论,这些对中医学的疑惑,颇有代表性,一时间在网上很多人议论纷纷。《中国中医药报》4月18日在视点栏刊登曹东义先生的文章,基本认同之余,并对王教授现象的出现作了分析,觉得批判思想错误固然对,若从学术层面上分析,客观讲解并正确对待更重要,王教授的主要问题仍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