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休克蛋白70mRNA上调预防兔心房肌电重构和房颤持效性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15场——临床分子诊断暨第二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热应激诱导心房肌热休克蛋白(HSP)70mRNA上调,对兔心房肌电重构和房颤(AF)诱发率影响的持效性.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热应激+起搏(n=8);起搏组(n=8)和假手术组(n=8).热应激模型:新西兰大白兔用氯胺酮30mg/kg肌肉注射麻醉,41℃,持续15min,室温恢复24h后分别以600次/分起搏右心房起搏诱发AF,测量0h、2h、4h、6h的右心房ERP (AERP200、AERP150)、AERP频率适应性和AF诱发率,并用RT-PCR检测各组心房肌HSP70mRNA含量.结果 (1)起搏组AERP200和AERP150立即缩短,起搏2h缩短达峰值[AERP200(79.38±6.23)ms, AERP150(71.25±6.94)ms,P<0.001];热应激+起搏组和假手术组起搏前后无显著变化. (2)起搏组RA处频率适应性降低(平均AERP200-AERP150)/50ms为0.21±0.10,但起搏组2h、4h、6h后分别为0.16±0.07,0.14±0.05,0.13±0.05,P<0.001);热应激+起搏组心房肌ERP和ERP频率适应性没有显著改变(3)起搏组2h、4h、6h各组AF诱发率分别为:50%、75%、87.5%(P<0.05),而热应激+起搏组AF诱发率分别为25%、25%、37.5%; (4)热应激+起搏组心房肌HSP70mRNA表达显著高于单纯起搏和对照组(P<0.05).结论 (1) 41℃,持续15min热预激处理兔心房肌可以诱导HSP70mRNA高表达,HSP70mRNA高表达有显著预防心房肌电重构和AF作用; (2) HSP70mRNA表达量是影响心房肌重构和AF诱发的重要因素; (3) HSP70mRNA高表达预防心房肌电重构和AF的作用可维持6小时.
其他文献
目的 在多种肿瘤中存在A激酶锚定蛋白12 (AKAP12)的表达下调和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现象.本文旨在探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AKAP12基因表达、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曲线(MS-HRM)法(图1),并定量检测78例前列腺癌(PCa)患者、22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22名例正常对照组织中AKAP12的甲基化水平,并分析评价其与病理资料的关系.同时RT-PCR和
会议
目的 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肿瘤.世界范围内,每年的新发病例约50万人,死亡病例约27万人.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为13.15万人,约占世界总数的1/4-1/3,死亡病例为5.3万人.宫颈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很不均匀,83%的新发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5%.而在发达国家,富颈癌仅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6%.发达国家的低发病率得益于大规模的筛查.目前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细胞学筛查
目的 探讨IFN-γ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上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的表达变化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IFN-γ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BAFF-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NF-κB抑制剂对BAFF-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勺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IFN-γ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前后NF-κB通路
会议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5%.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即使在接受手术和化疗相结合的治疗后,其5年内复发率仍高达约40%.目前按肿瘤病理进展来分类的系统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治疗预后判断.在这里,我们开发了一种多重生物标志物定量检测的方法,来验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的存活率和无复发率与一组16个基因表达的关联.该16个基因与一个内参基因组成一多重
会议
目的 通过对江西地区汉族胃癌患者和正常人群中LTA基因第1内含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rs909253基因分型,探讨rs909253位点与胃癌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MassARRAY-IPLEX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平台(MALDI-TOF-MS)检测194例胃癌患者和250例正常对照LTA基因多态位点
背景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等疾病.2008年修订的WHO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指南中,已经将JAK2 V617F突变纳入诊断标准.然而,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在相当一部分未发生JAK2 V617F突变的ET和PMF患者体内存在另一种可导致疾病发生的突变基因—MPL,编码了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该基因第5 15个氨基酸
会议
目的 旨在探讨血液、痰液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中的P 16INK4a基因甲基化与临床肺癌诊断的关系.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度聚合酶链技术(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40例临床诊断肺癌患者和45例一般呼吸道疾病患者血液、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和痰液标本中P16INK4a的甲基化状况.比较肺癌患者和一般呼吸道疾病患者单一组织来源标本甲基化阳性率,比较肺癌患者和一般呼
背景 在包括病原微生物检测、遗传性疾病诊断、食物安全监测等诸多领域对多重检测都有着迫切的需求。多重PCR技术以其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在多重检测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并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引物对之间的干扰和竞争,传统的多重PCR方法难以均衡、高效地进行多个目的核酸片段的同步扩增,特别是对10重以上的多重扩增几乎束手无策。方法 为了消除引物对之间的干扰和竞争,从而实现高效、通用的多重PCR,我们
会议
以DNA特异性生物识别杂交反应为基础的DNA生物传感器为致病病原体快速检测、遗传性疾病个性化诊断、DNA靶向药物设计筛选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耦合了电化学技术强大的分析能力以及核酸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具有高灵敏度、低成本、操作简单、易于微型化及自动化等优点,成为当前工业界和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会议
数字PCR技术由Vogelstein和Kinzler首次发明, 该技术为各种疾病(包括危害巨大的传染病在内)早期分子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既灵敏、准确(误差可控制在0.25%以内),又价格相对低廉的方法.数字PCR已经被用来检测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的微量突变分子和评价等位基因的不平衡性,被预测为未来癌症早期诊断的主要技术.为此,研究者开发了多种数字PCR平台,如微流控芯片,微滴、微乳滴、离心式磁盘等,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