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烟草青枯病生防菌筛选及田间防治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n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2004年在福建、广东、贵州等地感染青枯病烟株根部及番茄根部分离出微生物菌系36个,以烟草青枯病病原菌青枯雷尔氏杆菌[Ralstoniasolanacearum(E.F.Smith)Yabuuchietal]为靶标生物进行了室内抑菌筛选,结果表明,6个没有抑菌效果,5个抑菌效果在70%以上,其他25个菌株抑菌效果在8%~51%.对5个抑菌效果在70%以上的菌系进行初步生物性状鉴定.结果表明,其中3个属于芽孢杆菌属,2个属于假单胞杆菌属.另外进行了PS-1菌株活菌液(108cfu/ml)400倍、600倍、800倍3个处理田间防治烟草青枯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0倍、600倍两个处理平均防效在62.1%~82.9%,每公顷可挽回经济损失1740元以上,好于目前常用药剂农用链霉素.
其他文献
会议
本文从中国小菜蛾变形孢虫的形态特征、孢子萌发条件、小菜蛾染病症状及病原的组织特异性以及该病的传播途径等方面研究了中国小菜蛾变形孢虫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就新鲜雄蜂蛹、人工卵赤眼蜂蛹、自然卵(柞蚕卵)赤眼蜂蛹三种代饲料对异色瓢虫幼虫的发育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文回顾了玉米粗缩病在我国的发生历史概况,报道了河北省2004年和2005年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再度流行的影响因素,并据此综述了防治对策.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麦对麦蚜抗性机制的研究概况,从形态与组织结构抗性、抗生性、耐害性及诱导抗虫性4个方面阐述了小麦对麦蚜尤其是对麦长管蚜的抗性机制,侧重于小麦抗生性研究.小麦的抗生性主要来源于其体内的一些次生物质如单宁、丁布、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及吲哚生物碱等.本文还就次生物质对麦蚜的抗性机理和对麦长管蚜体内多种糖转化酶和解毒酶的抑制作用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在水稻稻瘟病发生前,施入烯丙苯噻唑可显著增强水稻抗瘟性,其抗瘟效果与化学农药三环唑、富士一号防治效果相近.
小麦矮腥黑穗病(TilletiacontroversaKühu,TCK)是我国一类检疫性植物病害,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危害.以气候和生态学参数为基础,实际分布区为验证,利用CLIMEX模拟了TCK在美国的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际分布基本一致.据此得到的预测参数对我国小麦矮腥黑穗病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TCK一旦传入我国,将会有11个省90个县(市)的冬小麦受到威胁.
本文采用植被科学常规样方法对云阳县人工柏木纯林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是:群落环境条件较差、物种较少、多样性指数低,柏木叶蜂虫害严重,急需加强管理和改造.在8个样地800m2的面积内有维管植物31科52属54种.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都很低,特别是乔木层,只有0.113和0.265,各层比较灌木>草木>乔木.本文提出4种经营管理对策:①加强对虫害的监测、研究和
核糖体RNA基因(ribosomalRNAgene,也即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由于其长度适中、高度变异和进化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到真菌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用DNA序列测定和PCR-RFLP、RAPD、AFLP等技术,已经成功地通过ITS序列分析区分不同种的黑粉菌、疫霉菌、交链孢菌、哈茨木霉菌等真菌.当然,ITS序列分析也有其局限性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每年需要化学防治面积达3亿hm2次以上,使用农药100万t(制剂)左右,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生物灾害.但是,目前农民喷药广泛使用中小型施药机械,这些施药机械质量普遍不高,喷洒部件单一,雾化质量差,加之农民施药技术落后,使用大容量、粗雾滴喷洒,农药浪费和污染严重.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量更新施药机械,改进施药技术,努力提高农药利用率,不断增强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的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