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中的应用——附5例报道

来源 :2008全国结构性心脏病诊断及介入治疗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h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对肺动脉分支狭窄疗效欠佳,而血管内支架技术现已成为目前治疗该类疾病的首选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应用支架在治疗肺动脉分支狭窄的指征、方法学和并发症的预防。 方法:2005年8月至2007年5月,5例患有复杂先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的患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支架植入的介入治疗。年龄7.0~15.0岁(平均10.8岁)。 结果:法洛四联症(TOF)和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术后残留左肺动脉或右肺动脉狭窄者3例,分别在左肺动脉或右肺动脉起始部各植入CP支架和Palmaz支架一只。TOF和室间隔缺损伴有主肺动脉间隔缺损(VSD/APW)术后残留左和右肺动脉均狭窄者2例,分别在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起始部同时各植入CP支架一只。其中PA/IVS术后右肺动脉狭窄者,术中发生支架移位至肺总动脉,换大一号球囊后将其再次扩张,使其固定在肺动脉总干内,然后再重新选择一支架植入狭窄的右肺动脉内。除一例植入Palmaz支架者使用Z-Med球囊外,其余均使用BIB球囊。支架植入后,左、右肺动脉狭窄△P分别由术前40±14.50 mmHg,41.7±11.8 mmHg降至2.75±0.83mmHg和8.3±2.6mmHg;左、右肺动脉起始部狭窄处直径分别为5.5±1.3 mm,8.7±0.5 mm上升至12.2±1.8mm和16.0±2.6mm。随访1~3年(平均2年)。术后患儿日常活动量明显增加。无再狭窄、栓塞及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发生,也未发现有支架移位、支架断裂等需外科干预者。 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技术目前已成为对肺动脉分支狭窄常规球囊扩张术疗效不明显时最好的补充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当你没有拧紧水龙头而让清澈的自来水白白地流失时,你可曾想到地球上已严重缺水,有许多地区的人们,由于缺水而遭受干渴的煎熬,从而导致死亡的悲惨情景吗? When you did not
本文介绍了治疗心脏瓣膜病的几种介入治疗技术,包括经导管人工瓣膜置入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等,并分别探讨了手术方法,且评价了各自的优缺点。
1984年Inoue率先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取得成功,又称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或二尖瓣球囊交界分离术(PBMC)治疗二尖辩挟窄(MS)。本文总结国内外关于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卵圆孔未闭(PFO)是指出生后卵圆孔瓣未能与继发隔黏连、融合充分闭合卵圆孔,从而导致心房水平分流的一种常见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本文阐述了PFO的形成过程,并探讨了其诊断和介入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两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特点和治疗效果。 方法:2001年2月~2002年8月同期对52例二尖瓣狭窄评分7±1.4分,采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和36例评分10±2.3分采
会议
题名:欲仙树种:落羽杉规格:树高162厘米1992年,在南京获中国海峡两岸盆景名花研讨会“中华杯”盆景大赛金奖赏析没有遒劲的粗干,没有古拙的虬枝,没有弯曲的造型,也没有斜欹
本文介绍了能够进行介入治疗的VSD(室间隔缺损)类型,包括膜周部VSD、部分嵴内型VSD和肌部VSD的小室缺,同时介绍了临床上可供使用的封堵器类型,包括对称型、非对称性及偏心型等,并
本文阐述了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的适应征和手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了导管再通、传导阻滞、三尖瓣反流以及继发性右室流出道狭窄的术后
本文阐述了肺动脉高压的分类、发病机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易感因素、遗传因素、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并探讨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含义和病因。
本文分析了在胎儿期需进行干预的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及胎儿介入治疗的可行性,阐述了胎儿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难点,探讨了胎儿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以及有关宫内介入性心脏病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