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P450arom、P450c17α表达及相关性激素的影响

来源 :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k303968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对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P450arom和P450c17α表达及相关性激素(T、ASD、E2、E1、LH、FSH)的影响. 方法:将30只6周龄具有规则动情周期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来曲唑1mg·(kg·d)-1/次连续灌胃21天.从第64日龄开始,电针组选取“关元”、“中极”给予电针治疗,连续治疗14天。分别观察大鼠卵巢重量、卵巢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变化、卵泡颗粒细胞层P450arom和卵泡膜细胞层P450c17α的表达以及相关性激素雌二醇(E2)、雌酮(E1)、雄烯二酮(ASD)、睾酮(T)、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变化。 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右卵巢组织重量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大鼠左、右卵巢组织重量则有显著性降低(p<0.01,p<0.01);同时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也出现异常改变,而经电针治疗后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均有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层P450arom表达出现显著性降低(p<0.01)和卵泡膜细胞层P450c17α表达出现显著性增高(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大鼠P450c17α表达有所增高(p<0.05)而P450c17α表达则有显著性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ASD、T、LH水平可见显著性升高(p<0.01,p<0.01,p<0.01)和E1、E2水平可见显著性降低(p<0.01,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大鼠ASD、T、LH水平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p<0.01,p<0.01)而E1、E2水平则有显著性升高(p<0.01,p<0.01)。 结论:电针可通过促进/增加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层P450arom表达、抑制/减弱卵泡膜细胞层P450c17α表达,从而促使卵巢内雄激素能向雌激素正常转化,由此改善PCOS卵巢局部内分泌环境紊乱,达到恢复或改善其卵泡发育及排卵异常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概述了古代中医对中风的认识,分析了现代中医对中风痉挛并的病机认识,目前其针灸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体针、皮肤针。中药、针灸疗法已被证实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而且治疗方法多样,副反应小,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尽管如此,从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中可以发现,中药、针灸治疗的研究方法尚存在不足之处,不易做到对医生和患者的言法分组,对照组设计欠合理,甚至没有对照组。病例的选择太少,不足以得出有显著差异性的结
心率变异性(HRV)的检测是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良好手段.它对于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开展了许多关于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包括对健康受试者的影响、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影响、对精神系统疾病患者的影响等;同时,从临床与基础研究两个方面初步证实了针刺对于自主神经功能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并探索了可能的潜在影响因素,
《刺法灸法学·拔罐法》是连接拔罐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的桥梁课程,优化现行教材,建立起知识结构完善、内容详细客观、技术指标量化的拔罐法教学体系是目前教材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对历版《刺法灸法学·拔罐法》特点的分析归纳,结合文献报道以及当前走罐、药罐及刺络拔罐法的临床现状,提出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主要问题,综合自身临床体会,以走罐、药罐及刺络拔罐法为例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深化其内容,促进拔罐法教
目的:基于艾灸盒灸法治疗临床有效、安全性,进行艾灸、电针、及西药西乐葆胶囊防治KOA有效性的对比研究,确立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地位.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将入组286例患者分别纳入艾灸组、电针组、药物西乐葆组.艾灸组选用艾灸盒分别施灸于血海穴、梁丘穴、内、外膝眼,每次30-40分钟,每周3次,4周为1疗程.电针组取穴同艾灸组,进针后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接G6805-Ⅱ型电针仪(疏密波2H
目的:分析电针治疗子宫不同位置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效应差异及经穴特异性.方法:对3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子宫前位组、子宫中位组、子宫后位组,将每组患者随机分为三阴交穴组、悬钟穴组和非穴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对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各时点(即针刺前、留针5min、留针10min、起针即刻、起针后30min)的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观察子宫不同位置患者的
背景:针灸研究领域内,经穴效应特异性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至今尚无定论.此外,之前众多针灸影像学研究多以健康受试者为研究载体,而在本研究则侧重于在偏头痛这种疾病状态下研究经穴效应特异性.方法:本研究共招募纳入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经穴针刺组,对照针刺组,偏头痛组.其中,经穴针刺组选取外关、阳陵泉、风池针刺治疗,对照针刺组选取头维、偏历、足三里针刺治疗;而偏头痛组则无针刺治疗.随后,采
会议
恶露是产妇分娩后,经阴道排出含有血液的子宫蜕膜等组织的脱落.一般情况下,产后三周以内恶露即可排净,如果超过三周仍然淋漓不绝,即为“恶露不尽”.治疗以温和悬灸,补益气血,刮痧走罐,祛瘀活血.
目的:观察不同手针刺激方法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子宫微循环影响及子宫相关神经肽类的调节规律.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动情间期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每组16只,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全身冷冻配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方法制备类痛经大鼠模型,盐水组每日给予同
目的:观察针刺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三阴交(双)穴区温度的影响及其与镇痛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阴道涂片法,筛选出处于动情间期的3月龄SD雌性大鼠,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针刺三阴交组(双)、针刺关元组,每组16只.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各针刺组于造模结束后针刺相应经穴20min.采用红外热成像方法动态检测各组大鼠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