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杂字》整理出版及文创开发的启示

来源 :2018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h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字”是一种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辅并行的民间识字课本,属于古代“字书”的一种,明清以来广泛流传于市井乡野.与“三百千”不同的是,“杂字”的编写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底层百姓,如农民、商人、士兵、学生等的识字需要.所以“杂字”的内容一般是选取当时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文字,分类编排成句,从三字句到十几字句不等,偶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诵,字数少则几百,多则上千,通俗易懂,注重实用.
其他文献
民族地方文献在范围上,指凡是涉及该民族区域并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献信息载体.它在内涵上容纳着某个少数民族区域内自然与社会的基本情况,以不同题材和方式,从不同角度、层面,系统反映了该民族区域事物的固有特色,具有民族性、广博性、实践性、资料性、翔实性等特征.百色市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下辖12个县(市、区),总人口达到400万人,生活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文献,以其特有的体例将历代宗族人员个人信息密集保存,其档案和文献价值早就引起各方重视,并被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比如地方志编纂,就大量引用家谱的材料,光绪《慈溪县志》(杨泰亨、冯可镛纂修,光绪二十五年德润书院刻本)仅列传和列女传中就征引了近40种家谱,民国《余姚六仓志》(杨积芳总纂,1920年铅印本)在列传、列女传、方伎、轶事、寓贤、艺文、灾异等篇中,引用劳谱、沈谱、岑谱、浒山高谱
自“科举停后,人才出自学校”.进入民国后,“学校林立,几难遍举”.清末新政时期,直隶总督袁世凯在直隶省大力兴办教育,加之张之洞亦在原籍南皮县兴办学校并选南皮县籍学生入湖北各学校学习,这无疑极大地推动了民国以后南皮县的教育变革和发展.
地方文化,是一个区域的“根”和“魂”,是本区域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和本区域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一个区域,要在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坚定文化自信,就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传承,要“守正”不忘本,还要与时俱进,更要“出奇”。对园区而言,抓住园区文化重要精神支撑的李超琼这根“鹅毛”,应该算是园区人研究地方文化诸多方式和途径中“出奇制胜”的一招。
经过图书馆界各方多年努力,2017年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这是中国第一部图书馆法,它的诞生为中国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提供了保障,推进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较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读书阅览权利。全民阅读推广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和长期任务,《公共图书馆法》对全民阅读推广作出了一系列规范性规定。
“全民阅读”连续四年被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各种阅读推广工作在全国各地图书馆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阅读推广”就是图书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引导读者正确阅读,培养读者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藏书家评选,作为全民阅读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模式,28年来一直作为本溪市图书馆的品牌活动,培养了大量的藏书家,也培养了一大批阅读爱好者,滋养了读者的人生,吸引了许多读者走进图书馆,为本溪市全民阅读事业及成就阅
图书馆理念自近代进入中国,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伴随图书馆进步、变革与沉浮,无数图书馆人砥砺前行,形成了根植于图书馆人内心的传统,体现着爱国、爱馆、爱人的传统.这种传统塑造了图书馆人的性格、气质和追求平等、公开、共享的胸怀,它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图书馆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既源远流长,又引领新潮;既良久迷失,又自然回归;既一脉相承,又众说纷纭;既令人竭力倡导,又使人颇有疑惑;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
大凡成“学”者总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特定的文献,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历史性、独特性和专门性的特点,因此,教育史学的研究也离不开教育文献的支撑.民国教育文献是反映民国教育演变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民国教育文献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研究,成为研究民国教育史演变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河北省图书馆与河北省收藏家协会每年都根据形势要求,结合重大革命历史节点,合办一些富有特色的专题性文献展览。展览充分利用了河北省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广泛采用了河北省民间藏家的珍稀文献藏品,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参观学习,不少单位党团组织还现场上党课、过党日,成效十分明显。
河北古代私人书坊刻书,最早的是金代文献的记载.现藏国家图书馆的蔡松年著的《萧闲老人明秀集》、韩道昭撰的《崇庆新雕改并五音集韵》,是由金代宁晋靳氏父子靳祢、靳佑书坊刻印的.靳氏父子为宁晋靳里庄人,世代经商,至靳祢时,开始改业以图.靳祢这个人很有眼光,胸有大志,他说:“与其供器(货物)与一乡,何如以善(善化)及人为优,无如广圣人之传(诗书).”于是广集博采,集古诗(书鸠)工刊发以为业,不到二十年,“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