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规整催化剂内扩散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规整结构Cu/SiO2催化剂的传质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计算,通过Wheeler-Weisz准数(W-W准数)研究体系中各组分在规整催化剂中的内扩散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规整结构催化剂涂层厚度和孔径对加氢反应影响较大,催化剂的涂层厚度减小及孔径增大,内扩散判定准数变小,反应速率增大,反应为内扩散控制.在反应温度200℃,压力2.5MPa条件下,测定了催化剂内扩散影响判定参数W-W准数,并提出了催化剂开发的改进方向.
其他文献
建设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是未来光伏发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适用于高压大功率环境的三电平逆变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实现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的简化算法.该方法采用60°坐标系中的顶点坐标标记各个扇区的菱形,可以方便地对所有扇区中参考电压矢量选择邻近的3个基本空间电压矢量,并计算出3个基本矢量的
随着风力发电在电力系统中比重的持续增加,在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中需要考虑风电场的影响;而并网风电场具有动态、随机、容量大等特点,传统的经济调度方法已不再适用.特别是风电场输出功率的随机变化给系统的经济调度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文中对当前国内外含风电场的电网调度问题进行了综述,重点研究了含风电场后的经济调度模型和算法,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概括和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文搭建了GE3.6风力机的本体模型及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并网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针对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不确定性,给出一种新的风力机建模方法.该方法根据实测运行数据和数理统计方法得出风电机组的实测功率曲线,建立叶尖速比与风能利用系数的映射关系,通过查表法建立风力机模型.以定速风电机组为例,在PSCAD/EMTDC平台上通过某实际风电场算例的静态和动态仿真,并与实测数据以及利用解析法搭建风力机的风电机组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风力机建模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通过误差
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有效抑制高渗透率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网侧电压波动.首先建立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采用dq坐标系下三相电压源PWM逆变器的多闭环控制策略,利用电压控制器来实现对网侧电压的控制;最后,针对上述控制策略,在DIgSILENT软件中搭建含光伏系统的Benchmark中低压配网系统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逆变器控制策略相比,本方
在MP2/6-311++G(d,p)水平上,用从头计算法研究了HCCBr和HCCR(R=Cl,Br)之间存在的四种二聚物(HCCCl…HCCBr,ClCCH …HCCBr,HCCBr…HCCBr,BrCCH…HCCBr)的几何构型,相互作用能和原子电荷.在标题体系中存在两种稳定的分子间相互作用:π-卤键(构型I)和π-氢键(构型II).对给定的HCCR,从分子间相互作用距离和相互作用能的大小均可以
研究了Matrimid(R)/PSf 双层非对称中空纤维膜的物理老化现象.测试了物理老化过程中,中空纤维膜的O2、N2等气体渗透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中空纤维膜的老化,具有超薄皮层的中空纤维膜的气体渗透速率逐渐减小,分离系数逐渐变大,直至平衡.研究并讨论了表观致密层厚度、老化温度、空气湿度等对中空纤维膜物理老化的影响.利用已建立的中空纤维膜物理老化模型计算了中空纤维膜在各种老化条件下的老化速率
目前直接从各种原料中提取出的天然维生素E的生物活性相对较低,为了提高维生素E的生物活性,本文以棉籽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以固体酸SO42-/ZrO2-MoO3为催化剂,采用直接甲基化的方法,通过高压釜反应,得到了含量较高的d-a-生育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检测d-a-生育酚的含量.通过沉淀-浸渍法制备了SO4 2-/ZrO2-MoO3 固体酸催化剂,研究了SO4 2-/ZrO2-MoO3 固体酸
纳米药物因具有区别于传统药物的独特优势,成为最近国际上争相研究的热点.药物颗粒的纳微化技术是国际前沿性高技术,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本文提出利用微通道反应器内产生的极大强化的微观混合环境,以吸入性药物丙酸倍氯米松(BDP)为模型体系,在T 型微通道反应器中,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纳米药物.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及浓度、溶剂流量、反溶剂流量、药物溶液浓度、以及沉淀温度等对颗粒形貌和大小
本实验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将松针中的木犀草素分离出后,用剩余残渣对碱性品红做一系列吸附研究,通过对溶液的溶液的初始浓度及温度、pH值、吸附剂的用量、吸附时间及溶液中的盐离子浓度等因素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染料浓度100mg/L、吸附剂的用量1.0g/L、pH为7.0、吸附温度在45℃及吸附时间在180min的条件下,松针残渣对碱性品红的吸附量可达到92.08mg/g;在该条件下,Langmuir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