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犬肝内门脉分流病例的诊治报告

来源 :第十八届世界中兽医大会、第六届亚洲传统兽医学术研讨会、第十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大会、第一届国际临床马兽医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_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门脉分流(PSS)是指门脉血液物质经异常血管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的一种血管畸形疾病,其病理生理学反应是肝脏未去除有毒物质(如氨和其他脑毒素、吸收的细菌、内毒素)和肝总血流量少于正常门脉血流量的80%引发的结果.由于PSS携带肝脏所需的50%氧气并含有重要的营养因子,尤其是胰岛素,故门静脉血流量减少会导致肝细胞再生能力和功能减退,肝脏发育不良、小肝.在小型犬中,以门脉或一条肠系膜静脉与后腔静脉或奇静脉发生单根肝外门脉分流(EHPSS)多见,肝内门脉分流(IHPSS)的血管畸形则多见于大型犬.文中病例中,患犬自幼就患有肝病史,但是没有确诊,2015年4月30日病情加重,来院就诊,经门脉造影诊断为肝内门脉分流,经内科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其他文献
尿结石被认为是犬一种常见的泌尿道疾病,其中鸟粪石结石较为常见,通过手术治疗该症在小动物临床由来已久,但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也一直困扰临床兽医和宠物主人.笔者临床上遇到一例雌性比熊犬结石术后复发不愿再次手术治疗,遂行溶石治疗.本案例将尿液酸化剂、抗菌素、利尿剂和泌尿道粘膜保护剂和处方食品配合使用,治疗效果确切。
猫白血病病毒(FeLV)是γ反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的一种单股RNA病毒,能导致多种致命性疾病.笔者近期遇到一例猫白血病病毒诱导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的病例.确诊前常规给予口服补血制剂(叶酸、铁剂、维生素等等)和干扰素。对抗病毒治疗,七天后复诊贫血进一步加重,此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第十天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及酶联免疫反应(ELISA)检测确诊后,给予输血治疗,同时配合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力药物(
近些年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椎间盘脱出症同样也是宠物临床上的高发病.目前治疗椎间盘脱出症的主要方法有使用药物的保守疗法,外科手术疗法和电针疗法,其中电针显示出神奇的疗效.但电针的作用机理复杂且不明确,其相关研究对电针在临床上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制作大鼠椎间盘脱出模型观察第4、7、14d压迫部位脊髓组织Nestin表达和SHH含量的变化及电针对其影响,探究
文中介绍1例犬膀胱移行上皮癌的病例.通过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等确诊。自首次化疗后,现已两个月,病情得到初步控制,期间未曾出现血尿,且精神状态饮食均良好;复诊B超,探查全腹腔,膀胧较上次扫查结果相比未见明显增长,同时呈萎缩趋势。
胆汁性腹膜炎(bile peritonitis)是指由于胆汁泄漏到腹腔引起的腹膜炎.胆汁泄漏到腹腔可以引起腹部的急性疾病.胆汁性腹膜炎是致死性的,因此需要及早进行诊断治疗.本病例胆囊破裂位置位于胆囊体部。胆汁性腹膜炎的诊断中,腹腔穿刺术是最有效的,并且提示需要手术干预。但是也不应舍弃细胞学检查。兽医领域大部分报道的胆囊破裂病例原因为胆囊疾病,胆囊切除术也是推荐治疗方法。治疗感染性胆汁性腹膜炎的患病
猫心肌病是猫主要的心脏病,多为原发性.本文以猫限制型心肌病为例,探讨猫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以及未分类型心肌病的心动超声上的区别,通过这篇文章意在引发读者对于猫心肌病临床鉴别诊断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老龄动物逐渐增多,老年病在宠物临床逐年递增,老年性肿瘤疾病更是占到致死率第一位.随着磁共振(MRI)系统的引入,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确诊也更为准确便捷,但由于眼科疾病诊断治疗专科性很强,所以关于眼内肿瘤的详细报道仍不多见,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眼部肿瘤的发病率被低估.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讨论.MRI可对眼内肿物显示T1加权高信号,T2加权低信号的睫状体肿物,同时排查视神经及其周边或脑组织
本病例所遇到的血管环异常即属于伴有左动脉导管的持久性右主动脉弓。临床中,当患病动物有进食后很快发生返流的病史时,需要考虑血管环异常的可能性体格检查、食道饲管探查、X光平片及造影检查、食道内窥镜检查均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大量的提示,但该病的确诊仍然需要手术开胸探查。如果狭窄处头侧的食道扩张过于严重,那么食道憩室造成的食物蓄积会持续存在。所以治疗该病时需要向动物主人说明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手术解除食道处的
犬椎间盘脱出是指背侧纤维环完全断裂,髓核大量脱出进入椎管,挫伤或压迫脊髓,并伴有严重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性缺损.该病的发生与椎间盘软骨样变性相关,多见于小型青年软骨营养发育不良性品种犬,且呈急性发作.临床中最间盘脱出病例多表现为后肢瘫痪,无自主排便和排尿,为宠物主人的护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该病例为一例椎间盘脱出严重病例,其神经功能缺损评级为5级.并且自瘫痪症状发生已超过48小时.对于这种
C反应蛋白在1930年由Tillet和Francis发现.最初他们观察到一些急性病人的血清可与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发生反应,随后证实能与C-多糖反应的物质是一种蛋白质,因而将这种蛋白质命名为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患有呼吸道疾病进行了C反应蛋白测定的犬只进行分析,最终发现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可以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