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室结构对柴油机缸内流动特性及燃烧过程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nk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保持压缩比不变的条件下,应用CF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不同结构参数燃烧室对缸内混合和燃烧过程的影响及不同边界条件下燃烧室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的喉口直径、最大直径、最大深度等几何参数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减小喉口直径,并增大最大深度值、减小径深比(C方案)会增大中心凸台斜率,有较好的导流作用,极大的促进燃烧后期的油气混合,有利于减少Soot排放;缩短喷油持续期降低燃烧室对缸内混合的影响,不同燃烧室匹配不同涡流比能改善燃烧过程降低排放.
其他文献
一代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因为在发动机上使用所存在的各种弊端,在车用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不断受阻,加氢催化制备的二代生物柴油通过和柴油的调和可改善燃油品质,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替代燃油从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各方面均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对其燃烧特性的研究尚未开展.本文将质量分数为10%、20%、30%的二代生物柴油掺混到国Ⅳ柴油中组成3种混合燃料,并与纯国Ⅳ柴油4种燃油,在定容燃烧弹中,结合高速数码成像和O
本文搭建了柴油喷雾特性激光测试试验台架.基于激光测试手段,利用平面激光粒径测试法(Laser Sheet Drop Sizing-LSD),对高压共轨柴油喷射雾化微观特性——索特平均直径(Sauter mean diameter—SMD)进行定量测量,考察喷孔直径、背景压力、喷油压力对索特平均直径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喷雾场中的SMD随喷孔直径、背景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喷油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喷雾场
开发了一套基于激光自发拉曼散射(SRS)线成像的光学诊断系统,并应用于气体摩尔分数的定量测量.针对性设计的激光脉冲展宽器有效地避免了高能脉冲激光造成气体裂解、损伤石英玻璃和点燃可燃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并提高了气体SRS信噪比.在0.02MPa-0.4MPa压力和室温下,对空气以及一元和多元混合气体进行了同步10通道SRS实验,分别得到了氧气(O2)和二氧化碳气(CO2)相当于氮气(N2)的相对响应因
为了利用内燃机排气余热将甲醇燃料裂解、实现甲醇燃料在内燃机上清洁高效燃烧,设计了一种高效甲醇催化裂解换热器,包括燃料汽化器、辅助加热器、燃料催化裂解单元等.为了验证该甲醇裂解换热器的核心部分—催化裂解器的性能,对其内部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基于ANSYS-ICEM软件划分内流场网格,采用FLUENT15.0分析软件对内部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详细CFD分析,对比了三个特征面上的速度云图、
本文以某单缸柴油机为例,采用GT-POWER软件对进气门晚关米勒循环对缸内燃烧温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本文首先建立了单缸机模型,阐述了单缸机模型的标定过程,并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选择合适的米勒循环进气门关闭角度并分别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门关闭角的推迟,为保证单缸机功率不变,所需进气压力将逐渐增加,缸内压缩终了温度和压力逐渐降低,受此影响缸内最高燃烧温度逐
HCCI燃烧表现出独特的两阶段放热特征,即在主要燃烧阶段开始之前会出现明显的低温化学动力学反应.在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中也存在类似的燃烧现象.本文在一台涡轮增压、中冷、6缸、四冲程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上,开展了通过控制喷油时刻和当量比实现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两阶段燃烧的研究.研究发现:大幅度提前喷油和增加当量比都可以实现两阶段燃烧,但两者却有着明显区别:提前喷油实现两阶段燃烧的准备条件是柴油喷射时
可变脉冲增压系统能够利用排气管中的可控阀门实现增压方式的转换,改善发动机高低转速工况的协调性.本文对D6114ZLQB型柴油机排气管系进行改造,搭建了可调脉冲增压排气系统试验台.采用GT-POWER仿真软件,建立并校核了柴油机稳态性能仿真模型.通过可调脉冲增压排气系统排气压力波特性分析,获得了脉冲增压系统和准定压增压系统排气压力随转速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转速对泵气损失的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转速下脉冲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低负荷具有热效率低,CO和HC排放高等问题,降低过量空气系数λ,能够改善燃烧,提高热效率,降低CO和HC排放,但是NOx排放会升高.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上采用EGR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NOx,因为加入EGR后能够降低火焰温度,并且EGR的稀释效应降低了缸内氧浓度,从而降低了NOx的生成.冷EGR比热EGR的密度大,使得进入气缸内EGR总量增加,能够进一步降低NOx的生
基于原型柴油机喷油器,采用原型尺寸透明喷嘴,在高压共轨试验台上开展了不同压力下针阀运动对喷孔内空穴流动形态的影响的试验研究,成功捕捉到针阀闭合过程中的线空穴和空气逆流现象.试验结果表明,燃油喷射过程中针阀位置的变化直接影响孔内空穴出现的位置及其分布,相同的针阀升程下,喷射压力越大,空化程度愈剧烈.喷射末期针阀逐渐闭合过程中,孔内空化程度减弱,空穴脱落并伴有“线空穴”产生.针阀落座后,喷孔内因存在空
针对直喷汽油机喷油器积碳特征和积碳物质来源等问题展开研究.采用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研究了积碳分布区域、形貌特征、组成元素的基本特征;使用高速相机获得了喷孔出口区域燃油流动特性的图像,对影响积碳形成的残油现象和雾化特性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积碳在喷油器上可划分为7个分布区域,喷油器外表面的积碳程度较内表面严重,各喷孔堵塞不均;积碳有干燥粗糙、湿润光滑两种形貌特征;积碳固体颗粒中共检出5种非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