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一种科学的镇痛、镇静管理方法,以确保ICU 镇痛、镇静治疗的安全实施方法 2015 年1-12 月采用医护合作策略.包括医护共同参与培训、共同决策实施方法、采用标准化沟通方式及共同讨论差错隐患等,对镇痛、镇静治疗进行安全管理,比较应用该策略前后的效果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10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一种科学的镇痛、镇静管理方法,以确保ICU 镇痛、镇静治疗的安全实施方法 2015 年1-12 月采用医护合作策略.包括医护共同参与培训、共同决策实施方法、采用标准化沟通方式及共同讨论差错隐患等,对镇痛、镇静治疗进行安全管理,比较应用该策略前后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一种简捷、快速、有效的分离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basilar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BASMCs)的方法,为单细胞膜片钳创造良好条件.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 年12 月至2010 年12 月,76 例STEAMI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 例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38 例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 型同工酶(CK-MB)变化情况.
目的 分析研究纤支镜下氨溴索与阿米卡星序贯灌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2 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41 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纤支镜下氨溴索与阿米卡星序贯灌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痰细菌学变化及脱呼吸机时间.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与心肺复苏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2015 年6 月至12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6 例心肺复苏患儿资料,在自主循环恢复3 天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初始乳酸,早期(6 小时)乳酸清除率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之间的差异,拟对早期乳酸清除率与儿童CPR 预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目的 分析我院2015 年147 例因院前心脏停博入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影响急救成败因素,探讨降低急诊死亡事件发生率的办法.方法 回顾我院2015-01-01~2015-12-31 急诊科心肺复苏未成功病例147 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病时的年龄、性别、死因、死亡时间、场地、季节等表现.
目的 探讨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早期低钾血症的原因及预后.方法 2011~2016 年我院急诊科收治入急诊重症监护室心脏骤停患者78 例,所有病例入抢救室均采取动脉血样本.
目的 通过脑状态监测仪(cerebral state monitor,CSM)对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枢神经疾病患者行动态脑状态监测,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量化患者昏迷程度并判断预后.
目的 研究每日唤醒镇静与镇痛患者护理的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了ICU 住院时间大于48 小时的需要使用镇静药物的机械通气患者50 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每日唤醒策略,对照组则持续应用镇静药物,直至脱机.观察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时间、总镇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自行拔管发生率等指标.
目的 恰当的ICU 镇静、镇痛策略是减少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的有效措施.适度镇痛镇静能有效、迅速地减轻ICU 患者的不适,并消除患者焦虑,减少身体的应激反应.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对镇静镇痛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科颅内压监测的38 例患者在不同镇静镇痛方案下气管切开时颅内压数值的具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