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T开展针刺治疗脑老化疾患异病同治机理研究的可行性探讨

来源 :2013中国(杭州)中医药多学科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刺效应的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病的研究最具示范效应,但对醒脑开窍针刺法之所以能治疗不同脑病的效应机制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ET)为阐明针刺效应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方法.运用PET技术对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不同脑病的机理开展研究,必然能揭示其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基于中医学理论中关于"督脉即为脑脉"的理论认识,结合针刺督脉腧穴人中、百会、大椎在醒脑开窍法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实依据,本文选择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为研究病种,探讨了从功能成像的角度阐明中医临床以异病同证理论为指导,采用针刺督脉腧穴治疗不同疾病生物学机制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第一部份,与稀有血型库有关的知识第二部份.国外稀有血型库的动态第三部份.建稀有血型库的必要性第四部份.建稀有血型库的可行性第五部份.建稀有血型库的运作问题第一部份与稀有血型库有关的知识一.稀有血型的定义American Rare Donor Program a persons blood typeis rare if only one of 1,000 people has or lacks th
会议
序…输血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有啥补啥(全血输注)发展阶段:缺啥补啥(成分血输注)未来方向:需多少补多少(量化输注)输血三个层次强调安全:无输血反应强调科学:补充某种成分关注效果:有效治疗疾病主要内容背景介绍国外评估体系构架我国临床输血评估评估体系构架应用举例
会议
1 从投稿到发表:《中国输血杂志》刊发文章的时滞及录用率统计作者投稿前的1项重要功课是选择合适的期刊.不论是晋职称、拿学位,还是为成果报奖、为申请课题铺垫,现在作者投稿的目的性、时效性极强,因而了解拟投刊物的发文时滞及录用率,对于稿件顺利、实时地刊出——科研学术成果尽早的公布于众——至关重要.我们选取本刊CNKI采编平台启用至今(2008年11月~2011年2月)共27期的全部登载文章及全部自由来
会议
1 推敲结构使读者最易于理解、使作者最方便有效用的形式生物医学论文最通用的结构:IMRaD IMRaD结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研究的是什么问题——Introduction该问题是怎么研究究的——Materalsand and Methos发现了什么——Results这一(些)发现的意义何在——Discussion
会议
一 输血流行病学1 血液使用的国际趋势2 血液安全现状及热点问题二 输血的弊端1 红细胞2 FFP与冷沉淀3 血小板三 输血医学进展1 脐带血移植2 造血干细胞生产红细胞3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4 分子基因分型技术在输血和产前医学的应用四 输血医学与转化医学一 输血流行病学1 血液使用的国际趋势世界各国血液使用量的差别很大,最少和最多的相差>5倍.每年1500万单位红细胞在美国,全球约有8500万单位
会议
随着临床成分输血的广泛开展,RHD阴性血液用量逐步增加而RHD阴性血型的比例在我国汉族人群仅占0.3%~0.5%①,因此,RHD)阴性血液库的建立是满足临床用血的有力保证.甘油化红细胞-80℃冰冻保存是目前长期保存红细胞的最佳方法.目前国内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将专用洗涤盐液袋与解冻红细胞袋无菌接合,采取渗漏压梯度递减方法洗涤.第二种方法是使用自动化设备制备冰冻和解冻红细胞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医不论是对于人体还是对于中药都只注重功能和作用,并按照上述五种作用将其纳入五行的框架,根据五行归属研究人体内部及人与自然的纵向联系,根据五行相生(相互依存、相互助长)、相克(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研究脏器之间、中药之间,以及中药对人体的作用。这就是中医真谛之所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数学是最严密的科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为之开创了典型范例。其特色在于,所有结论都是以定义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涉及中医药问题的,以哲学界为最早、最多。2008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过将中医药国情立为重大调研项目,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中医药界的交流和沟通,提出了制定“中医药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的政策建议,如若采纳,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中医药的健康、自主生存和持续发展服务的功能将有明显的增强。
抗肿瘤药物的体外协同作用研究方法是测定临床联合用药比例和浓度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该方法目前较少用于传统医药的研究领域.前期研究发现延胡索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延胡索中分离提纯的3种单体成分,延胡索乙素(THP)、小檗碱(Ber)和去氢柴堇碱(DHC)的协同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首先,采用MTT法检测了3类成分单独使用时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毒作用,以及3种成分
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医学,中医学除了含有大量的显性知识之外,又含有丰富的隐性知识,中医隐性知识更是中医传承的重要内容.但如今中医传承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名老中医经验无法得到根本性继承,中医特色诊疗手段也在逐渐消失,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中医传承与发展的担忧.本文在已有的关于中医传承的研究基础上,从提高中医师传承隐性知识的意愿、提高中医师传承隐性知识的能力、塑造有利于中医隐性知识传承的组织情境、完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