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汇型气候保护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分析初探

来源 :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zs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上,全球气候系统保护中存在两种机制:减少碳的排放源和增加碳的吸收汇.目前,将增汇作为气候保护的手段也已经在世界上引起了非常大的重视.我们认为对通过增加碳汇进行气候保护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增汇的物理有效性,第二是增汇的经济可行性.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已经得到基本肯定的答案,然而对于第二个问题,仅仅有证据显示它是可能的,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这个问题需要在宏观经济一般均衡的框架内进行讨论.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对增汇型气候保护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影响进行评估的技术路线和建立动态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和特点以及有利于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并着重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气象条件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消长关系密切,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农作物病虫害的趋重发展趋势有重要影响.此项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下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动态发生趋势奠定了基础.
本文通过对更新世以来陕北气候变化及植被变迁的分析表明,在地质时期以及历史时期的早期,陕北植被的变迁主要由气候条件所控制,植被类型随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而变迁.在暖湿的气候条件下,陕北植被以森林或森林草原为主,而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植被以森林草原或草原为主.在秦汉至隋代的800多年中,陕北虽然出现了初级的农业经济,但是农业垦殖范围并不大,人类活动对天然植被破坏并不严重.唐宋时期,气候温暖湿润,陕北农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外交方面,我国在很早就面临明显的压力.如何协调全球环境外交与国内提高能源效率的关系是目前需要认识对待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促进能源效率提高面临的障碍的基础上,评述了国际上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的经验.然后,针对我们面临的环境外交形势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背景,提出了推进节能的策略.
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监测存在诸多问题.建立统一、协调的全国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必要而迫切.国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应当成为全国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建立具有公共性、基础性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应遵循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协调行动、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规范标准和开放共享等一系列重要原则.建立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目标是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变化进行科学、权威、综合的监测,为我国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城市化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上海郊区创造怎样的"生态"财富,将关系着上海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对上海1873年以来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上海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影响.重点针对本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面临的现实与潜在问题,就如何利用好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利条件、避免不良影响,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适的行动策略应对气候变化,切实改善城市"肺"问题
以福州、漳州、永安、龙岩等地近50年年平均气温、逐月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得出福建近50年气候冷暖振荡时段,将各冷暖振荡时段与相应的粮食生产、亚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做分析,指出气候异常变暖对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变化,以及与此相联的干扰模式变化,一方面将导致现有植物及其生态系统对外来生物的抗性弱化,另一方面将激活外来物种的活性,从而导致外来生物的快速扩散与大规模入侵.在当今快速而急剧的全球气候变化情况下,现有植物及其系统将被迫:(1)重新适应这种变化了及仍在变化着的环境条件;(2)或者迁移寻找合适的生存环境;(3)或者消亡.虽然乡土种分布区迁移更多地是一自
本文根据历史气候资料和农业及水文资料,对甘肃民勤的气候变化特征、生物生产力和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民勤的气候变化趋势表现为温度明显升高,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4℃,年平均最低气温每10年升高0.56℃;相应的生物生产力也有所提高,作物生产量持续增加,而地表水供应不足,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目前水资源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的需要.如果土地利用方式不改变,同时上游来水量无明显增加,
本文对安徽省淮河流域近百年来的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20世纪后半期的年平均气温异常频次增多,冷暖变化振幅增大,预计本区域年平均气温偏高的总趋势将维持到21世纪的头10年;冬季(1月)平均温度百多年来主要呈降温趋势,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冬季升温趋势明显;夏季(7月)温度百多年来呈升温趋势.20世纪前50年降水偏少,而后50年降水偏多,各地年雨量的气候倾向率有差异.大部地区为正倾
本文分别解译了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后期Landsat TM遥感信息,并与20世纪30年代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的调查数据对比发现,中国东北西部现代荒漠化明显以经向扩展为主,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盐渍化)从3个方面逼近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产粮区,对其构成严重威胁:吉林省大安县盐渍化面积已占全县总面积的50%以上;乾安县盐渍化面积8年增加量占总面积的7.87%;吉林省梨树县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