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镍在高速表面塑性变形中的微观结构演化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minn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塑性变形导致金属结构细化的本质原因是各种缺陷如位错、位错界、孪晶界以及相界面等的产生。这些缺陷的密度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导致结构被不断细化,材料强度显著提高。然而,塑性变形过程中也相伴发生缺陷的消除,导致结构发生粗化。这种粗化过程也随着结构尺寸的减小而增强。这样,当缺陷产生与缺陷消除达到动态平衡时,结构演化到达稳态,材料不能被继续强化。稳态晶粒尺寸与材料有关,但往往大于100纳米。如何突破稳态晶粒尺寸限制,进一步细化结构和提高材料强度是塑性变形制备纳米金属的一个重要学术难题。最近,我们通过高速表面塑性变形将纯镍和IF钢的晶粒尺寸减小到10-20 nm,比相应稳态晶粒尺寸小约一个数量级[1,2]。这种独特的变形技术,为研究结构演化至纳米尺度的全过程提供了机会,也为揭示突破稳态尺寸限制的关键变形参数,开发新型晶粒细化工艺提供了机会。本研究以多晶纯为研究对象进行室温表面塑性变形(表面机械碾磨),详细研究了沿深度的结构和变形参数分布。发现由表及里变形参数(应变、应变速率和应变梯度)呈梯度分布,形成了梯度结构,包括:纳米结构,亚微米结构和位错结构。在表层10-80 μm的深度形成了二维纳米层片(NL)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具有小角取向差,强烈的剪切织构和~20 nm的层片厚度;80-180 μm深度依次形成了与传统塑性变形相似的超细晶(UFG)和超细层片(UFL)结构;在>180 μm深度,则有典型的位错结构组成。突破饱和尺寸限制形成NL是高应变速率和高应变梯度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形成NL可通过UFG或UFL两条途径以不连续和连续的方式实现。在此过程中,位错行为依然主导结构的演化。
其他文献
根据金属材料工程的现实状况的反思与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在高校特别是工科大学设立隶属于材料学科的“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专业,并与隶属于机械学科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形成基于机械构件“内科学”与“外科学”或侧重微观结构控制和侧重宏观结构控制的两个“姊妹”互补专业。并分析了五元系统整体观及其应用,总结了热处理专业建设要素体系的构建与分析。高等学校,可以科学学术研究性划分学系或学科型专业;但对于技
本文介绍了零件生产中材料的应用,分析了原材料生产冶、铸、轧、锻等工序中的环境效应,并总结了热处理生产中应用天然气、氮气、甲醇、乙炔、氨气、丙烷、煤气等的环境效应,提出了要重视和认识环境效应以及利用好环境效应可取得高的经济效益的建议,最后提出了热处理相应的标准问题。
本文以AZ91镁合金粉体为原料,采用高压低温烧结工艺制备细晶AZ91镁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并研究高压低温烧结后镁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化,探究其在高压低温烧结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和晶粒细化及长大机理,并分析不同烧结时间对AZ91镁合金的致密度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0MPa、300℃条件下烧结48h后,AZ91镁合金完成烧结,晶粒平均尺
采用电弧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成分分别为Ti42Zr22V14Cu5Be17(A),Ti46Zr20V12Cu5Be17(B),Ti48Zr18V12Cu5Be17(C)的Ti基内生枝晶增韧非晶基复合材料,利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干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枝晶的体积分数对其耐磨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合金的金相组织和磨损表面形貌,分析了不同成分Ti基内生枝
研究了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象沉积法(MOCVD)在GaN/sapphire模板上生长具有不同厚度AlN插入层的AlxGa1-xN外延层.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表面形貌和内部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当没有插入层时,AlxGa1-xN外延薄膜的表面会出现裂纹,最大的粗糙度和刃型位错密度.当AlN插入层的厚度为20nm时,AlxGa1-xN外延层会得到最低的表面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在Si(100)衬底上以Ag纳米颗粒为催化剂制备了糖葫芦状的SiC纳米棒.硅源为溶胶凝胶制备的SiO2,碳源为炭粉.采用X射线分析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荧光光谱(Raman)对产物的组成、形貌、微观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棒都其有周期性的凹凸,形状貌似糖葫芦长度
碳纳米管(CNTs)自发现以来,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等使其在很多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是作为高分子材料改性填料而备受关注.但到目前为止,CNTs填充对复合材料宏观性能影响的微观机理还不清楚,CNTs的加入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微观结构又如何影响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等,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溶液共混-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聚碳酸酯(PC)/多壁碳纳米管(MWCN
为了细化T250无钴马氏体时效钢筒形锻件的晶粒,确保产品性能,对其进行了锻后反复循环加热急冷自的细化晶粒热处理工艺试验.反复多次试验的结果说明:温度递减的变温循环热处理可以使T250马氏体时效钢锻造后的晶粒得到一定程度的细化;循环热处理细化晶粒的机理与普通结构钢不同,需要有稍长的保温时间,使其组织发生再结晶转变;循环热处理细化晶粒的作用有限,不能忽视锻造时对晶粒长大的防止和控制.
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30wt.%B4C/6061Al复合材料坯料,经过二次加工(挤压+轧制)后获得复合材料板材.对板材进行T6热处理,经优化后的热处理参数为:530℃保温2h后中温水淬,175℃时效6.5h.采用金相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热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进行观察,运用显微硬度仪和万能拉伸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退火态时观察到再
为了研究炉内加热时工件与炉内热源以及构件的换热情况,用扩展求解域的方法,把炉膛、炉内各构件与工件做为整体进行模拟计算,在实际测试温度曲线和材料热物性参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炉内辐射换热与对流换热的情况,把换热系数做为求解结果的一部分而非边界条件。在计算过程中,主要采用有限元法,并考虑相变潜热的影响,为充分了解大型模块在炉内的加热过程提供了研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