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编纂学

来源 :2018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上半叶,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以彭禹廷为首的宛西自治领导者在中国宛西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乡村自治运动,形成了以“三自主义”为核心的地方自治理论,其包括自养(自富)、自治、自卫三个方面。彭禹廷的自养思想,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为理论渊源,在宛西自治的过程中采取了诸如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良农工技艺、治河改地等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条件的措施。彭禹廷领导的“宛西自治运
16-18世纪在欧洲起源并依据欧洲民族国家理论加以阐释的“中国本部”概念,在清末民初之际传入中国,专指西方世界对近代以来由汉族人口大量聚居、汉文化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核心地带的称呼。“中国本部”不仅被西方列强和日本侵略者作为武装侵略和分化瓦解中国国土的思想武器,成为其对华殖民体系话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近代中国的报刊、书籍以及演讲中被国人加以广泛运用。国人对该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爱到主动
狄培理在对新儒家思想史的研究中,采取了“内在的研究进路”,侧重于儒学原典的阐释和思想资源的重新整理,构建了以新儒学思想为主导的宋明思想史图景,把美国汉学研究从早期注重思想与现实生活的互动,转向注重思想体系内部存在的概念的分析。狄培理的研究受到黄宗羲和钱穆的影响,他认为在宋明以来的新儒家思想中,存在着先知、自由、民主、理性、社群即代表“中国自由传统”的元素。他主张开展包括儒家思想与欧美传统等多文明之
1922年10月至12月间,以北京政府交通部提出的邮电加价令为导火索,全国各地出现了以取消邮电加价令为目标的呼声。在此过程中,新闻界、商界、地方军阀、国外公使和众议院等都明显偏向反对,力主邮电资费不得涨价。为维系自身利益,交通部和邮政总局极力辩解并坚持加价,但最终不得不接受阁议提出的暂停安排。邮电加价案凸显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北京政府各派系的复杂关系,以及邮政体制从传统的客卿做主向政府集权的转变
1930年扩大会议在北平召开,其目的第一为成立与南京政府相对立的北方政府,第二为召开国民会议和制定训政时期施行的约法。中原大战结束后,扩大会议派烟消云散,但其留下的政治遗产引发了各方舆论争议,南京国民党中央自持正统,对扩会参与者严厉批评;报界对《太原约法》评点优劣,约法草案起草者亦对其意见多有回应;中共对扩大会议参与者加以批评,并反对召开国民会议这个带有明显妥协意味的提议。
1927年至1937年是国民政府卫生部(署)规划全国卫生体系的重要时期。国民政府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卫生垂直管理体系,将地方卫生体系纳入中央政府财政投入与行政管理控制之下。为促进地方卫生工作开展,1932年第二次全国内政会议要求各省设立省立医院,先后有十几个省设立了省立医院。在1934年前各地均无卫生专管机关,省立医院短暂地承担过地方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各省卫生专管机关相继建立后这些省的省立医院的卫
“善后大借款”为近代中国外债史上重大事件,该借款牵扯社会各面,各方势力对此发表有诸多言论,由此形成社会舆论的焦点。国民党依据大借款谈判进展,基于现实考量与政治博弈的需要,态度摇摆不定。借款谈判前期,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国民党领袖对待借款的态度处于游移状态,甚至某些党内人士意见完全相左,此时国民党尚缺乏坚定的政治斗争方向与理念。直至“宋案”发生及善后大借款合同签订后,国民党内部才摆脱游移状态,团结
1921年正式成立的国立东南大学是一所典型的按照美式大学模式治理的中国公立大学,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董治校模式得以在东南大学实践。东南大学的校董会由校外人士组成,行使学校最高权力机关的职权,掌控推选校长、决定重大事项等权力。校董多为政界及教育界知名人士,他们在早期为学校的创设及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校内外时局演变,校董会运作中引发的争议也愈发突出,以1923年取消评议会扩大校董会职权、1
会议
“史”与“论”孰轻孰重之争,在中国被称为“史料派”与“史观派”之争;在西方学术界称为“事实”与“解释”孰为轻重之争。争议迄今未见疏解途径,原因在于找不到一个判断是非真谬的标准,其结果总是导致“各说各的理”的相对主义。唯有求助于马克思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才能摆脱这个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