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下沙城中村树下空间使用研究

来源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tone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市城中村数量众多,城中村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绿化率低,尤其缺少高品质的开放公共空间.树下空间作为自发形成的特殊公共空间,是城中村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开放空间缺乏的城中村里是重要的交流空间、休憩空间、生活空间和运动空间.本文调研了深圳市上下沙这两个城中村所有的树下空间,了解上下沙树下空间的整体情况,发现树下空间的使用情况差异很大,使用效率参差不齐.于是本文借鉴PSPL调研法对上下沙城中村使用效率最好的两处树下空间深入研究,探讨影响城中村树下空间使用效率的因素,对城中村树下空间的改善提出一些建议,期望利用现有资源增加城中村公共开放空间,同时改善树下公共空间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其他文献
通过对现有物料、生产、设备、浮选工艺及浮选药剂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工艺、生产、药剂配比进行调整,探索出生产、工艺各个方面的协调模式,实践证明各个方面的调整对银的回收率有很大提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高原寒旱地区自然生态积存薄弱,原有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与多种生态服务的相关性更强,现状生态基质是高原寒旱地区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多目标格局和动态过程是韧性理念的重要组成,能为韧性城市的空间决策提供补充.以西宁市多巴新城及周边地区为对象开展案例研究,首先基于现状地形、热量、地表覆盖、水分等异质性条件,通过CASA模型评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再结合其他相关变量评估现状生态基质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
希腊是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震后重建过程相对复杂与缓慢,与中国灾后重建情况有较大差异.2017年6月12日,希腊莱斯沃斯岛的维利萨村发生了6.3级地震,大量建筑被毁,大部分村民搬迁到附近的村庄.地震后,维利萨村的建筑被标记为红色、黄色和绿色,以显示建筑不同的破坏程度.此外,有一些规定限制了重建与修复过程中的街道界面、建筑立面、重建建筑面积和资金支持等方面问题.本文以希腊维利
近年来城市灾害时常发生,社会各界对城市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攀升,城市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短板”.本文在对避灾减灾规划及景观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按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的要求,从避灾减灾的视角出发,研究在城市整体景观规划设计中如何与避灾减灾功能结合,从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两个层面,分析景观结构与避灾体系、景观要素空间布局与避灾空间规划、
城市火灾隐患居高不下,在老城居住区中尤为显著.本文以武汉市硚口区长堤街老城区为例,通过构建老城居住区火灾危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老城区空间上的影响因子进行评估,并结合各因子权重进行叠加计算,最终得到老城居住区火灾危险等级图,并基此对该老城片区提出相应的消防安全保护措施.希望能在火灾发生的短暂时间内有效减少灭火延时问题,为消防救援提供有效帮助,同时为老城居住区消防规划和城市灭火救
抗震避难通道与城市避难场所是城市抗震避难体系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抗震避难通道是高密度城区重大灾害发生时的生命线,但在目前防灾规划研究中对于其承载力及连通性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尤其是对于高密度城区中建筑坍塌时抗震避难通道通达性的研究.本文对现行相关规范进行解读,以长沙市高密度城区的抗震避难通道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GIS软件,建立已建、在建和规划建筑信息数据库,构建建筑倒塌空间分析模型,对发生重大灾
近年来,中国城市灾害频繁发生,城市综合防灾领域的发展方兴未艾.其中对综合风险的评估因其基础性特征而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中国城市综合防灾的视角下,首先对风险评估相关研究的现状做了简述,并总结相关问题,提出在风险评估工作中需考虑人的重要地位、系统的考虑灾害之间的关系和多层次的目标导向,并针对风险评估的特征引出“三才”思想;其次对中国古代天、地、人的“三才”思想进行描述和要点提取,指出“三才”思想对城市
本文基于中国社区防灾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入“灾害共生论”的观点,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社区防灾系统.通过对潍坊高新区北海社区现状防灾资源与条件的梳理,辅助GIS等工具分析,结合灾害共生论的特点,提出空间优化、管理优化、个体优化三个层面的社区防灾系统优化建议,以期能提高城市既有社区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为今后社区防灾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灾害的年均发生次数和造成的损失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搞好灾后重建工作成为世界性热点问题.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为全球最易致灾地区之一,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面广量大的乡村成为自然灾害的重灾区,因此乡村灾后重建愈来愈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重视.中国正处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转型时期.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灾后乡村灾后重建与城乡统筹的协调关系做了详实分析,以期为今后乡村灾后重建政策的制定和
步行是居民重要的出行方式,行人交通设施在交通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选取美国佛罗里达州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分析和阶层逻辑回归模型对佛罗里达州十年间的行人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事故严重程度的因素,评价佛罗里达州行人出行安全状况.影响因素分为道路环境、个人特征和时间分布三个方面.在道路环境中,夜晚的有照明或者没有照明都与事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发生在行车道上和十字路口的事故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