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孜克里克石窟年代分析

来源 :中国第八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九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1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年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多年来引起同行们的关注与争论.它的断代可以从以下方面确定:从正视的角度观察,火焰山呈三角形,若从顶角向下引一条垂线,对应的是柏孜克里克石窟三处佛塔的中间一座(残),佛塔下垂直对应的便是18窟,这也是石窟寺正中位置,也是最重要的地方,因此,其开凿年代应该最早,之后,洞窟向两侧递增,年代相继渐晚.公元840年回鹘人从漠北南迁驱逐了吐蕃势力,建立了回鹘高昌王国.回鹘人最初信仰摩尼教,后归依于当地盛行的佛教,立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宗教改革.回鹘艺术伴随着宗教的发展走向了自己的辉煌时期,它建立在唐朝的基础之上,吸收了汉人的审美观念以及中亚文化的一些特征,扬弃了本民族的传统,创造了自己绚丽多彩的回鹘佛教艺术.从观念、内容的转变反映出一个王朝的兴衰,也是柏孜克里克石窟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柏孜克里克成窟年代被后来的宗教改革打破了其年代的分布关系,同时,回鹘高昌的佛教也渗透了一些其它宗教的思想及文化内容,说明了吐鲁番是古代丝绸南路、北路的交汇点,是多种文化汇集之地,也同样说明了回鹘人自北向南的迁移过程中,继承与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为丰富了柏孜克里石窟内容,也为其断代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在青铜器研究上具有其它方法难以相比的优势.本文通过对安阳殷墟、山西天马-曲村晋国墓地、陕西周原博物馆及陕西宝鸡(弓鱼)国墓地的700件青铜器所拍摄的近
会议
6年来,河南桐柏县陈庄林场女基干民兵靳宝梅,为了搞清和保护林区的鸟类资源,她跋山涉水2.8万多公里,写鸟类活动记录和读书笔记30多万字,制作163种鸟类标本,获得河南省科委的
青铜时代的青铜器,是采用范铸技术铸制的.范铸技术的发生与发展,是有着明确规律的.中国的青铜范铸技术源远流长、自成体系.通过对各个历史阶段青铜器铸制技术的研究认为,夏二
错金(错银、错红铜)技术,是出现于春秋时期的一种新工艺.这种工艺是在铜器表面上铸出或凿出凹槽,构成各种图案纹饰,然后在凹槽中填入金(银、红铜)丝,经过磨错,使金银丝与器面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18件铜器进行了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二里头出土铜器的锡或铅含量,从早期到晚期均呈增加的趋势.根据二里头遗址出土
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是青铜器研究一个重要方向.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古代先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宝贵资料,也能反映古代青铜矿料的传播路线,为探讨古代社会不同地域和人群之间
使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对采自陕西宝鸡等地区的101个西周时期的青铜样品进行了能谱分析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之间的组成成分差异较大,但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其青铜成
本文利用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大量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显微组织特征和合金成分等进行了较广泛分析和比较,首次发现在铜-锡-铅(Cu-Sn-Pb)三元合金中,Pb呈"空心泡状"颗粒形式
本文利用现代电子显微镜等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对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中部分青铜器残件的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显微硬度等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对比分析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