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专业视野——走素质教育之路

来源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X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世纪的教学改革中,在提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把本科教育中专业学习与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政策结合起来的素质教育的思路是正确的,这种教学形式也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介绍了浙江省精品课程“电力电子技术”在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该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果是:出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材11本,教材类型齐全;研制了多种型号的电力电子技术与运动控制技术实验装置,建成了国内领先的实验室,实验装置在全国近400所大专院校推广使用;进行了形式多样、易于操作、效果显著的教学改革,通过讨论式教学、撰写论文、设置创新设计型实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备受青睐,但是如何建设适应社会需要、具有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当今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通过学习教育部2007年1号、2号文件精神,我们深刻领会了我国高等教育实旌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的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兰州交通丈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近年我们在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
本文结合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专业自身特点,分析了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在国际国内竞争日益加剧形式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得出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发展方向比较适合建筑类院校的结论;文中回顾了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针对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目前存在的学术知名度不够、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师资队伍稳定性与结构性等方面有待提高、软硬件资源单薄、教师过于“内向”等问题,提出了
以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为例,讨论了Simulink动态系统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和实验中的应用,介绍了一种将教学、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和实验中引入Simulink动态系统仿真技术,具有实验参数易于调节和实验现象更直观等特点,激发了学生对理论学习和实验研究的兴趣,加深了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
根据计算机控制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从着重考虑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出发,介绍了计算机控制课程实验系统平台的构建;阐述该课程设置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专题研究性四个层次实验的基本考虑;介绍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从以教师为主导改变为以学生为主导、以小专题或小课题为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与探索。
培养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十分重要,本文提出应特别加以关注和解决的四个环节,即:大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校内外结合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针对我校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能力定位和工程应用技术,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内容;扩大实践教学开放性,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中给出了作者的认识、做法和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是电气信息类本科生的骨干课程。该课程数学计算和理论分析比重大,是本科生遇到的最抽象、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若是照本宣科,仅以数学模型为基线讲,很难跳出抽象的理论的框框,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近十年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从教育、教学理念、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实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教学主导型院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办学必须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之路,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宽口径”工程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本院新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
本文详细讨论了电气类专业本科生参加科研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宽口径、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的专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分析了宽口径,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从课程设置、实验、实践环节设置、毕业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我们的一些意见与建议。这些教学改革的措施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其中教学实验、实践环节的改革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长了工程训练的实际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我们进一步的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