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各庄煤矿2022综采工作面突水性分析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各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自建井以来矿区内因采掘工程揭露的岩溶陷落柱就有14个,其大多属全充水型和边缘充水型陷落柱且规模巨大;矿区内地层中含水层也较多且分布范围广.如二者有组合再加断裂构造及采动裂隙影响极有可能促使采掘工作面突水事故发生.通过对2022工作面进行音频电透视、钻探、化探及水文实验验证分析,在风运道施工前方及工作面内底板均发现富水性较强地段,对施工及下一步工作面回采均构成一定影响。但均无奥灰水特征,排除了大的隐伏导水构造的存在及突水隐患。2022工作面煤层底板距奥灰含水层间距在180m左右,回采时对底板的破坏深度约15m,奥灰裂隙导高带约30m。在不存在岩溶陷落柱及大型导水断裂的情况下,经计算其岩层厚度足以抵御该处约5MPa奥灰高压水的冲击,可以安全回采。外围的两个陷落柱经多年观察均已无水,下部溶洞平面范围及导水性经探测未发现赋水异常,且保护煤柱完整有效,正常开采不会导致两陷落柱活化。
其他文献
上海是一个河口海岸城市,在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受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密集、海平面升高、短时强降水频数增多的影响,未来短时强降水、风暴潮、降雨的极端气候事件对城市防汛安全的威胁逐渐增大.2013年11月发布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也明确提出建设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防御适应试点示范工程,洪涝极端气候事件风险是上海基础设施面临的主要气候风险之一.
会议
利用辽宁省1961-2010年52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以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参照采暖供热等相关规范,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综合分析了辽宁省采暖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暖对采暖能耗的影响,尝试研究采暖耗能与采暖度日关系模式。
断层首波是在断裂带两侧介质的地震波速度存在差异,在地震波速度较慢一侧的台站可记录到比直达体波优先到达的初至波.目前,断层首波主要在板块边界附近的断裂带观测到,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但由于断层首波的存在,对地震初至波识别、地震定位、震源机制解及震源破裂过程的分析研究带来了更大的误差.另外,断裂带两侧介质存在速度差异会影响地震的震源特征,例如,地震破裂的优势方向.对于非超剪切的破裂,地震破裂方向会沿着
构造过程控制气候变化还是气候引起的侵蚀/剥蚀控制着构造过程目前在地学界仍为讨论焦点.青藏高原为研究气候与构造作用的理想场所.量化研究强震引起的剥蚀及其在构造地貌演化中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利用汶川地震震前与震后DEM数据分析了强震所引起的地貌变化、滑坡对侵蚀速率的影响。震前DEM数据误差分析是通过与震前连续GPS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获得。对比了14个GPS连续站点在2007年10月8-9日的连续观测
本研究区覆盖了海原断裂带、六盘山断裂带、部分阿拉善地块和部分鄂尔多斯地块。沿不同剖面、跨越不同地块的接收函数结果较清晰显示了不同地块下方LAB的差别。Ordos地块下方LAB界面清晰、结果相对简单。阿拉善地块东南角和六盘山造山带以西,LAB呈现较为复杂的结构,LAB呈现出向东多次倾斜的特点。以上结果表明,六盘山造山带是青藏高原东北方向一个较为明显的边界。青藏高原东移的物质在该区域受到鄂尔多斯块体阻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六盘山地区的隆起机制给出了不同的见解,为了探明这一问题,利用重力数据对六盘山地区的隆起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该地区实测重力数据与模型重力数据的分析,发现六盘山地区的隆起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向外延伸而造成的.2014年8月跨越六盘山东麓断裂带,在长度约为200km的剖面上展开了流动重力/GPS联合剖面观测。观测结果表明,测线东端的布格重力异常约为-1.9×10-3mS-2,西端则
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s4.3地震是霍山地区1973年Ms4.5地震后的又一次4.0以上地震,震后序列活动频繁,以往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小震对周边地区中强震的映震效果较好.对于中强地震,可以综合震源机制解、余震的分布以及地表破裂带等来推测其破裂参数.对于中小地震主破裂面的确定则比较困难.陈学忠等(2005)认为,地震破裂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所产生的地震波的频率存在方向性,因而可以利用P波或S波
为了获取震前重力场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以平均重力场作为背景场,对GRACE月重力场模型进行300km高斯滤波以及P3M6方法进行去相关处理。由于重力场变化时间序列中包含漂移信号,对震前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拟合去除其中包含的年、半年周期项信号以及S2潮汐波的影响,获得了2012-2015年的重力场变化速率图。同时,为了压制降水等季节性变化信号对时变重力场的影响,还以2012年1-3月月重力场模型数据的平均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约一个月,位于河北省ULF电磁观测台网的高碑店台电磁异常信息增强,5月9日,即主震前3天,异常信息突然增强达到高潮,且高值异常信息一直持续到17日,主震后5天,随后,低值异常信息又持续了大约4个月(f=0.1~10Hz,D=1440km,A=1.3mV/m).尽管目前没有统一的物理机制可以解释地下产生的电磁信号,但是,岩石压裂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受压破裂过程会
2013年10~12月,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发生Ms5.8震群型地震,榆树台距离该震中200km,震感明显.分析结果表明,榆树台地电阻率数据存在明显的中短临震兆异常.前郭Ms5.8震群地震发生前,榆树台地电阻率中期异常表现为形态上3年尺度破年变异常,短期异常为半年尺度趋势性下降异常和归一化变化速率高值异常,短临异常表现为两测向地电阻率同步下降而后上升,异常持续时间不到3个月。在前郭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