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腺息肉的内镜特征分析

来源 :第二届北京消化疾病周末暨2016京津冀消化病学-消化内镜学-肝病学协同发展促进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胃底腺息肉(FGPs)的内镜特征。方法:纳入2008年-2015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胃镜检查首次发现胃息肉并取活检/切除明确病理诊断的全部患者。未行病理检查,或FAP,以上满足≥1项即排除入组。分组情况:病理诊断为FGPs者为病例组,病理证实为其他类型胃息肉者(非FGPs组)为对照组。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反流性咽喉炎是最为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外症状,诊断金标准是咽喉反流的监测,但此检查较为痛苦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观察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阳性患者中,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评分与各反流监测指标、咽部胃蛋白酶检测、反流性食管炎(RE)等的关系,分析咽喉反流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为临床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筛选诊断提供可能的方法。
会议
目的:通过核医学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检测、高分辨食道测压、24小时pH-阻抗监测,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胃排空功能与食管动力及反流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到2016年11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的具有持续反酸及烧心症状的患者共5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分辨食管测压及24小时食管阻抗-PH监测检查,依据胃排空检测,将患者分为胃排空正常组和胃排空延迟组。
会议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临床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5例结直肠多发息肉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排除炎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和错构瘤性息肉(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各1例,失访2例,1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35岁。有家族史者6例,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诊断FAP8例,2例癌变。结论:FAP发病率及癌变率高,应争取早日行手术治疗。
会议
目的:分析结肠镜发现的回肠末端和/或回盲瓣溃疡性病变的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30例患者,平均年龄39岁±14岁,男18例,女12例.结果: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便血、发热、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以腹痛最为常见,占90.0% (27/30),右下腹痛占36.7% (11/30).
会议
目的:评估我院消化科内镜中心内镜医师在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中的腺瘤检出率(ADR)水平.尤其是结肠镜初学者在结肠镜培训过程中的ADR变化.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调查2015.06-2016.05期间我科部分内镜医师在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全结肠镜质控指标及自2008年到2016年间在我院内镜室完成结肠镜培训的初学者在机会性筛查中的结肠镜质控指标数据.
会议
目的:探讨以乳糜性腹水起病的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诊疗经过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拓宽临床思路;方法:对1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并乳糜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长期双下肢水肿伴腹胀病史,于当地医院腹穿提示为乳糜性腹水,多次入院均以利尿、补充白蛋白及腹腔引流等对症治疗,曾行胃镜未发现明显异常。
会议
目的:总结以单发食管溃疡为首发表现食管白塞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6年5-6月1例诊断为食管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患者为男性,39岁,以“进行性吞咽异常2年余,呕血1天”为主诉入院,入院前胃镜提示食管下段齿状线上方一单发溃疡,溃疡大小约1.0×1.5cm,周边粘膜呈环堤状,溃疡口侧可见血栓头.该例患者首次诊断时不完全符合白塞病诊断标准,仅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