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缝合后就会没问题了吗?--48例术后second look总结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3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术后二次探查证实半月板缝合修补术后的半月板的愈合情况以及并发问题。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行膝关节镜术后二次探查的病例中筛选曾行半月板缝合病例共48例,对比这些病例的第一次术前MRI和第二次术前的MRI影像,并对比第一次手术和第二次手术的术中镜下影像,以及病人的病史和症状,重点检查半月板缝合后半月板的愈合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分析肘关节外侧入路+后侧小切口结合"袢钢板"治疗肘关节失稳Ⅰ、Ⅱ型尺骨冠突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我科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后侧小切口结合"袢钢板"治疗肘关节失稳的MorreyⅠ、Ⅱ型尺骨冠突骨折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34.2岁(17-65岁),尺骨冠突骨折伴肘关节脱位、半脱位9例,恐怖三联症10例,合并桡骨头骨折4例.
目的 应用体感诱发电位(C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肌电图(EMG),进行脊柱结核手术的多模式监测,对其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完善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动力性腰背痛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对2012年8月~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动力性(疲劳性)腰背痛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14例; 年龄51~71岁,平均60.6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年2个月.患者均表现为行走一段时间后腰背部疼痛、坠胀感,身体逐渐前倾位,8例伴单侧股部放射性疼痛,发病部位均位于胸腰段或腰椎节段.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间孔镜技术并发症,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椎间孔镜技术常见并发症及其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腰椎间孔镜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16例(男289,女227例),年龄平均34.46岁(13-72岁),L23节段2例,L34节段12例,L45节段292例,L5S1节段210例(其中椎板间隙入路147例).
目的:马尾综合征(CES),是由于马尾神经(L2-5,S1-5)损伤或受压而出现鞍区感觉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以及下肢运动感觉障碍等症状的症候群。马尾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及时救治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因为任何的疏忽可能使患者留有残疾。
会议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术后颈托佩戴与否对患者颈椎融合率、颈功能障碍指数、颈及上肢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JBI、Embase、PubMed、Medline、、OVID、Web of Knowledge、Nursing Consult、Embase、CINAH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
Objective Traumatic unilateral locked cervical facet joints are not rare, as is reported that 12% to 16% of injuries to the cervical spine are unilateral facet joint dislocations.
目的:分析研究腰椎间孔区域三维立体解剖与椎间孔镜技术的吻合顺应性,探讨椎间孔镜技术入路要点,进一步提高腰椎间孔镜技术的临床疗效,防范并发症。方法:研究腰椎间孔区域三维立体解剖,从穿刺置管入路到套管目标靶区,逐一分析三维断层层面上入路路径与神经、血管的位置毗邻关系;研究椎间孔内神经根与韧带的关系,并结合解剖学上影像学表现,予以分析穿刺、置管的尾倾角与内倾角大小。
目的: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s osteosynthesis,MIPPSO)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椎体高度丢失的原因及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多见于老年人,90%以上均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人,由于股骨粗隆解剖特点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基础疾病等因素,造成骨折治疗困难,易发生骨折畸形愈合致髋关节畸形、长期卧床综合症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