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基于现象学的场所精神体验在城市设计中的思考

来源 :2016年第十一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学和场所精神作为一种成熟和系统的理论,立足于最普遍的城市日常生活,深刻地揭示了存在的内涵。本文通过论述场所精神的基本观点,探索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并且从时间、空间、情感等方面提出建筑场所精神的设计原则,从街道、广场等城市空间论述场所精神的关键属性,研究场所和场所精神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面对国内大型体育设施总体营运亏损严重的现状,为满足体育中心多元化经营、多元化功能开发、城市公共空间及公共绿地开发、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等需求,城市体育中心地下空间开
  自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以来,中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着城镇化进程。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可持续宜居城市建设需求日益强烈,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加
  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成为当前城市病的重要表现形式,绿色交通对于这类城市病的缓解起到重要作用,其中,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公共自行车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同时,智慧城市与大
  本文回顾了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关高层住宅宜居性的研究成果,归纳了这些研究所采用的研究策略和方法,总结了高层住宅的宜居性缺点和优点,以及影响居民体验和评
  将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契机。在结构性保护的观念下建立系统、整体的工业价值评估体系,发掘城市潜在工业景观节点,形成城市工业景观网络
  我国超大型都市区就业中心体系呈现出什么样的变迁特征?以上海为研究案例,在都市区和中心城通勤区两次空间层面上,利用2008年和2013年汇总在街道/镇空间单元上的经济普查就
会议
  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下日益增长的老年人活动需求,创造老年人宜居空间。从老年人日常行为活动特征入手,以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桥西村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复杂网络原理和方法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住区开始建设模式开始逐步转变,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住宅小区"模式,时至今日仍然在城市建设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形成"宽马路"、"大广场"、"
会议
  首先,分析了深圳西部湾区产业与空间的发展阶段,总结了现阶段空间的主要问题,认为深圳西部湾区主要是一种生产型的城区空间,生活服务能力严重受限,未来发展必将难以持续;并从海
会议
  在中国步入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新常态时期,传统的增量发展向以社区为尺度和对象的存量发展转变成为必然选择。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规划是推动城市更新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