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束系统换能器的安装与参数校正

来源 :第二十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yv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波束系统的高精度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能否正确选择换能器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多波束测深的精度.通过分析影响换能器工作的噪音、气泡、振动三个方面的因素,指出了换能器安装的理想位置,并论述了多波束换能器几种常见安装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安装后的参数校正.
其他文献
渤中凹陷烃源灶具有机质类型好(主体为Ⅱ型和Ⅰ型)和有机成熟度高(主体处于过成熟阶段)的特点,已有的资源评价的基本认识是这一地区生气量要大于生油量,生成烃类的气油比约为1500(m3/t),许多勘探家和学者认为这一地区应富含天然气.本文提出Ⅰ型和Ⅱ型源岩生气评价的新思路,论证了深埋的Ⅰ型和Ⅱ型源岩灶并非是高效的气源灶,其生气量远低于Ⅲ型源岩灶.沉积盆地气油比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源岩氢指数,Ⅰ型和Ⅱ型源岩
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自"十五"以来通过认识创新、技术引进与创新,分别在准噶尔盆地隐蔽油气藏、塔里木台盆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方面取得重要发现,包括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深层大型地层油气藏和新近系浅层油藏,以及塔里木盆地卡塔克-古城墟隆起斜坡区奥陶系加里东中期古岩溶油气藏等,从而展示了西部盆地复杂地区油气藏勘探广阔的空间与巨大勘探潜力.基于"十五"勘探实践与反复认识,认为中国石化西部探区油气勘探将着力
本文分别以准西北缘前陆盆地(早衰型)、川西前陆盆地(改造型)、柴北缘冲断带(新生型)和准南前陆盆地(叠加型)为例,探讨了我国中西部不同组合类型前陆盆地的成藏过程.燕山期及之前是早衰型前陆盆地(准西北缘)和改造型前陆盆地(川西)最主要的成藏期,喜马拉雅期则主要表现为早衰型前陆盆地油气藏的保存和改造型前陆盆地油气藏的调整和定型;喜马拉雅晚期是新生型前陆盆地(如柴北缘前陆冲断带)最主要的成藏期,而叠加型
前陆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从盆地结构和演化特征可以分为早衰型、改造型、新生型和叠加型等4种组合类型的前陆盆地.本文分别以准西北缘前陆盆地(早衰型)、川西前陆盆地(改造型)、柴北缘冲断带(新生型)和准南前陆盆地(叠加型)为例,探讨了不同类型前陆盆地生储盖等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组合类型前陆盆地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其中喜马拉雅晚期前陆发育对新生型和叠加型前陆盆地
印支-早燕山期由于古特提斯洋盆地的关闭,大陆边缘受到了挤压与碰撞作用,在板内形成了江南-雪峰基底拆离体(A带),由于从南东向北西方向(同时派生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方向)的大规模水平推挤作用,使扬子板内中古生界盆地发生了由强及弱的递进(衰减)变形改造.在其前缘形成了:高角度冲断层-断弯褶皱带(B带);逆掩断层-断展褶皱带(C带);滑脱断层-滑脱褶皱带(D带);共轭冲断层-膝折褶皱带(E带);古隆起-
基底拆离式构造是大陆板块边缘受到俯冲、消减、挤压和缩短作用时,在大陆板块内部的反应.即地壳内部在受到水平挤压作用时,沿壳内"低速带""高导层"等软弱带产生多层次的拆离.这些发育在变质基底内的大型的韧性剪切带把岩石圈板块的地壳拆离成若干"薄岩席",并沿拆离面发生大规模的滑移和推覆.使得板内古生界盆地的沉积盖层产生侏罗山式的褶皱与叠覆,层间剪切与滑脱等由强及弱地递进变形改造和缩短,以达到中、上地壳剖面
高效天然气藏是指储量丰度高,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气藏.针对高效天然气藏的形成,从气源灶、成藏过程以及要素组合三方面有效性研究出发,提出高效气源灶的概念与评价方法、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成藏过程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及三要素耦合控藏等新认识,构成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地质理论要点.新理论与评价方法发展了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对拓展天然气勘探领域,指导高效气藏的勘探有重要意义.
中化集团在中东和北非的所属区块中,大部分属于海上边际油气田,海上边际油气田的开发成为中化集团初涉海外石油上游业务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了经济、高效地开发现有海上边际油气田,中化集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以突尼斯Oudna海上油田和阿联酋UAQ海上气田为例,阐述了开发海上边际油气田的创新思路、开发模式及科学管理方法.实践证明,"强化项目管理、勘探开发一体化、依靠先进技术"的开发思路,对于提升海上
中国近海由北向南分布着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台西、台西南、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北部湾等10个含油气盆地.自20世纪60年代,先后开展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油气发现.同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勘探领域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渤海和深水等多个勘探领域获得勘探发现,坚定了在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的信心.新一轮资源评价表明,中国近海多个盆地仍然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待探
塔河油田和普光气田的勘探实践表明:勘探思路的转变、地质认识的深化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是海相油气勘探取得突破和成功的关键.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形成大油气田的基础.紧邻主力烃源岩的大型古隆起、古斜坡控制着油气早期聚集与晚期成藏,台地边缘礁、滩相是油气富集、高产的有利相带.海相地层具有多期成藏、后期调整的特点,保存条件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我国海相油气勘探总体战略应是加快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的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