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时期的捷克立体主义建筑运动

来源 :2015建筑历史研究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om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10年起,在巴黎之外最重要的立体主义运动的中心城市布拉格,一群捷克先锋建筑师和艺术家受到立体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尝试着设计并建成了一批极具特色的立体主义建筑,这也是鲜见于捷克以外的真正意义上的立体主义建筑,这批建筑对捷克和欧洲现代建筑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捷克范围内现存的立体主义建筑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阐述了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历史过程,并对其在建筑史上的贡献与局限性作了批判性的评价.
其他文献
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强调教师对学生拓展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引导;强调以研究为基础、以科学问题为目标的理性的设计推演过程;强调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本文以同济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生态城市设计教学为例,深入解析研究型课程设计是如何有效地通过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方法训练,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相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将手机APP用于建筑环境控制课程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物理相关知识的兴趣.在课程之初,对主流的几款物理环境检测APP进行比对实验,通过与专业的检测设备作比较,APP用于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选择可信度较好的APP用于学生实验,结果表明,在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的实验效果良好,对建筑环境中的物理技术问题有所发掘和掌握,手机APP在定性分析方面有一
本文以东北大学建筑系近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建筑历史类课题的具体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论析项目训练目标及建筑历史类课题的选题来源,梳理项目实施过程,总结项目实施效果,探讨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依托的建筑历史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拓展学生的人文观念和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
本文介绍了与研究项目相结合的湖北农宅特色标准化户型设计教学.在前期调研中对湖北农宅建造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规模定制的农宅建造模式;在教学指导中,结合研究成果提出了湖北农宅特色标准化户型在功能配置、空间使用和空间形式方面的设计要点;认为研究和设计教学成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探讨了中国建筑史的影响因子,提出引入地域建筑遗产的教学尝试,从而改变了传统中国建筑史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中国建筑史课程的评价标准,中国建筑史知识架构以及教学体系等几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本文针对建筑设计教学中场地认知缺失、概念萌生的盲目性、简单模仿等教学困惑,以小型建筑设计——"记忆的容器"教学尝试为例,提出从实地体验的场地认知、场地信息的提取与感悟触发,将设计概念抽象为空间装置,到最终转化为具象的建筑空间创造的渐进式教学过程,并试图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跨界的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对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历史街区建筑再生设计"课程的学习,了解其课程设置主要分为阅读与分析、调研与分析、方案建构及反馈与深化四个环节.阐述其各环节主要特点,结合具体的美国历史街区实例,对特有的教学方法展开讨论.目的在于通过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相关课程的经验总结,应注重小组合作,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特性、位置、概述、历史街区中人们欢闹的公共空间、城市发展观的认知等因素,目的在于加强建筑设计可实施性的
笔者在调研近30所湖南古代佛教寺院的基础上,从建筑完整度、建筑质量和建筑风貌的三个方面进行评估,详细记录了湖南古代佛教寺院可利用的量化指标.同时对古代佛教寺院的再利用方法提出了功能重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在现代生活的影响下,有些湖南古代佛教寺院兼具寺院、书院、图书馆等功能,变得越来越适应信众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乡村复兴背景下,以河北省英谈村石寨民居的调研测绘为基础,通过分析总结其依山就势的空间布局特点,指出传统民居在目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BIM模拟分析技术,研究传统民居中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和空间布局等的传承与利用.提出以保护修复为基础,以技术提炼为手段,以传承利用为目的的传统民居持续再生利用研究策略.
本文的目的是描述蒙扎王宫别墅主体木作的诊断设计和简要说明对其勘察、研究和检测的结果.勘察的木作包括别墅的木地板(镶木地板)、木面板(墙裙)、四层的门窗(地面层、第一层、第二层和观景层).勘察、诊断和检测对于恢复、保护和再利用的设计合理性是必要的.整个工程于2014年2月份完成,其中检查、分析、测试和诊断的工作主要集中在2011年8月完成.本文将讨论设计和实施中采用的不同类型的分析和测试,并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