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远震波场散射研究高压带非均质分布-以北澳大利亚为例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x713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远震波场散射方法,研究岩石圈内小尺度不均匀体的性质,以及地球内部的非均质性分布与压力存在的特殊联系.尾波,作为地震波波形的尾部,是测量散射衰减的指标.散射波场是由震源和接收台站传播路径上的小尺度弹性不均匀体引起的(Sato & Fehler 1998).研究尾波记录,可以更好的得到岩石圈中的小尺度非均匀体对其结构的限制.地球内部介质的非均匀程度随着地球介质深度的增加而呈现拟线性或非线性的减少(Kennett,1987).与此同时,地球内部的压力随着地球介质深度的增加而呈现拟线性或非线性的增加. 本文以北澳大利亚为例,通过实际台站地震数据定量分析小尺度不均匀体的性质及其与高压带之问的关系。并与实际钻井得到的压力资料进行对比,建立并得到高压带非均质尺度与地层压力的关系。进一步地,本文试图根据地球深度的非匀质尺度与压力的关系,外推得到该地区地层的压力分布。最终,揭示地球内部非均质尺度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页岩气是一种典型的低品位边际资源,基质渗透率极低,需经高效水力压裂改造才能进行经济开发.页岩的岩石力学性质及非均质性对页岩油气储层压裂改造、钻完井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单轴和三轴压缩加载条件下实验研究了页岩的力学特性和弹性性质,分析了其非均质性.单轴压缩实验表明,尽管shale01和shale02页岩取自同一深度、仅相距几厘米,但是它们的力学性质显著不同。Shale01的强度比shale02低一个
本文拟重点剖析火山、泥火山/泥底辟及含气陷阱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深入探讨其发育演化过程、展布特点及其与油气运聚成藏的成因联系,旨在抛砖引玉为综合预测乃至勘探评价这种特殊类型油气藏提供借鉴和指导,进而为勘探发现更多这种特殊类型油气藏提供评价研究思路和勘探决策依据。
构造作用控制下的煤储层裂隙非均质性是煤层气产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煤层气井产气与构造特征具有较好的匹配性,主要是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张合度控制了渗透率非均质性,我国学者进一步证实了构造控制下的裂隙发育特征对煤层气产量具有重大影响.但是直接获取地下一定深度煤储层的裂隙数据相当困难,寻求适用而较为合理的煤储层裂缝发育预测与评价方法对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汾区块为例,通过露
本研究基于孔隙弹性理论和传热学原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定量分析EGS电站注水井与生产井之剑的裂隙岩石变形-渗流-传热的多场耦合问题。针对竖直注水井与生产井均伴有水平井及竖直裂纹的多种几何构型,联合求解固体变形场、渗流速度场、孔隙压力场及温度场的瞬态变化,重点探讨裂纹宽度随注水压力、温度及构造应力变化的定量关系。模拟结果显示,EGS电站运行中涉及的裂隙岩石变形-渗流-传热过程是多场双向强耦合问题,裂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八义树结构的地震数据压缩方法。通过对八义树中的数据块进行压缩存储,并建立相应的检索机制,降低了地震数据文件的存储成本和传输成本。而由于解压数据块的开销相对与访问外存的开销很小,数据块经过压缩后又减小了访问数据文件的旧的数据量,访问地震数据的效率并没有因为压缩技术的采用而降低,这为可视化等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数据访问效率的支持。降低存储成本而不影响地震数据的访问效率,这是本文提出的压缩
本研究运用氮气吸附实验对储层纳米孔隙进行测定,通过等温线和DFT分析方法对孔隙结构特征进行表征、探讨纳米孔隙结构的控制因素和纳米孔隙对页岩气成藏的意义.
本文将提出一种基于质心与起始震中的差异确定发震断层的方法,该方法利用P波到时来测定主震与参考地震问相对起始震中,同时利用波形反演震源机制过程中的主震时移与参考地震时移之差测定相对质心震中,在假定单侧破裂的情形下,根据时移之差随方位角的变化推断破裂断层面。本文使用该方法研究了2008年云南盈江MS6.0走滑型地震,发现其破裂方向与其它方法推测的结果一致。该方法对于其它类似类型地震破裂方向性研究的适用
研究对象选为中国东北地区下方的17个深源地震.首先,从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和日本Hinet 台网中心分别收集了1372条和9893 条P 波初至到时数据.然后,采用改进的双差分定位法进行重定位,其精度小于2km.最后,为消除震源区外围地层的影响,提出利用"射线差"产生的双差分走时数据进行正演拟合的方法并确定最佳的震源区内的速度异常值.深震震源区内速度异常平均值为-5.93%(相对于iasp
通过对近场观测的当雄地震序列进行双差重新定位,发现震中分布呈NS向条带状分布,与羊易盆地东缘断裂走向基本一致,震源剖面清晰的揭示出可能的发震断层倾向西,倾角大约为50°;这与震源机制解、区域构造特征、等震线长轴方向、InSAR反演结果以及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相互印证,据此推断当雄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羊易盆地东部边界断裂。
本文对Cove Fort-Sulphurdale地区的微地震事件进行了反演。结果显示实际数据和模拟数据的波形匹配度非常高,而且每个台站两组数据的P波初动极性和横纵波的振幅比也都非常相近,能够有效地约束由于震源空间位置和速度结构的偏差造成的影响。震源位置分布暗示了此地区可能存在的北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断裂体系。震源机制解的走向大部分趋于北北东向或北西向,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指向-北北东方向,具有较好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