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空中水资源分布及水汽输送特征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s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NCEP/NCAR全球1948~2003年共56年月平均再分析网格点(2.5°×2.5°)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川渝地区(100~110°E,25~35°N)空中水资源的逐年变化特征、时空分布、水汽输送特征、水汽收支状况以及大气可降水能力.结果表明:近56年来,川渝地区整层水汽含量总体是略呈下降趋势,但夏冬两季水汽呈上升态势;区域内水汽含量的水平分布表现为以四川盆地东南部至重庆涪陵为湿中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水汽输送以西南和东南方向为主;全年水汽收支呈现净输入的状态;秋、夏、春三季皆有较大的可降水量,空中潜在水资源丰富.
其他文献
在国家与社会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同时,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作为人类文明的宝库更应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本文通过宁夏24个测站1971-2000年常规地面观测中云状、总云量、低云量、天气现象、降水量等资料,对宁夏30年层状云、对流云及混合云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NCE
会议
本文利用内蒙古中部25个地面气象站1971~2003年3~8月间所有发生降水日的24小时降水量、每天四个时次(北京时02、08、14、20时)的云量、云状和天气类型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内蒙古
本文对内蒙古人影中心地空通信系统的建设目的、意义和系统依托的通信平台(北斗系统)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且扼要描述了系统开发所实现的功能以及未来开发的一些设想.
近来,青藏高原已逐渐被世界科学家确认为"地球的第三极",据此,本文讨论的极地变化与人类未来的内涵就是南极、北极与青藏高原变化与人类未来. 本文分两部分:极地变化与人类未
会议
本文利用ISCCP D2云资料、内蒙古116个气象站地面降水资料,NCEP同化资料分析研究了北半球云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内蒙古地区云水时空分布特征、降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内蒙古地区可
会议
本文利用耦合新的显式方案的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MM5,采用高分辨率套网格方案和适当的物理过程,对2002年7月22日08时到23日08时的一次强梅雨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并引入冰晶,模
会议
内蒙古自1987年6月22日首次用飞机人工增雨协助森林扑火以来,多次执行同样任务,多次采用"双区播云"技术.即在靠近火区的上风方,按常量播云,离火区稍远(60-100km)的上风方,过量播云
会议
本文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和其他行业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开发的成功经验,充分结合人影作业涉及范围广、受周边环境影响大、作业机动性高等特点的业务特色和工作实际初步探
会议
本文利用2005年5月1~31日地基双波段微波辐射计积分液水含量资料与EOS/MODIS云产品的云光学厚度进行相应计算,得出云光学厚度与液水含量的关系式.可利用此经验关系式与MODIS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