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化疗后早期效果评估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5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化疗后早期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经细胞学涂片或活检证实为宫颈癌且接受化疗的患者15例.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个月分别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成像序列包括常规T1WI、T2WI、DWI、BOLD-MRI及DCE-MRI,并测得相关检查指标,包括肿瘤最大径dmax、DWI检查指标ADCmean;BOLD-MRI检查指标R2*值;DCE-MRI检查指标Ktrans及Ve值.比较化疗前后肿瘤最大径dmax与多模态磁共振检查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分析化疗后肿瘤大小变化(肿瘤最大径变化率Δdmax%)与化疗前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化疗后肿瘤最大径dmax较化疗前明显减小(P<0.05);化疗后肿瘤ADCmean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化疗后肿瘤R2*值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化疗后肿瘤Ktrans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化疗后肿瘤Ve值较化疗前虽有所升高,但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化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变化Δdmax%与化疗前肿瘤基线R2*值呈明显负相关(r=-0.742,P<0.05);而与化疗前肿瘤ADCmean、Ktrans、Ve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化疗后早期效果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联合运用淋巴结的短径、短长径之比、形态及CT值的分析,探讨多排螺旋CT在胃癌术前N分期及诊断胃癌各组转移淋巴结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胃癌患者的病理和CT影像资料,术前均进行了统一方式的低张口服水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拟定的联合判断标准,对术前CT影像进行淋巴结分期及分组,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期的准确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 结果:MSCT(多层螺旋CT)对胃
多模式MRI检查在脑梗塞评估中起重要作用。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iudattenuated inverseonrecovery,FLAIR)在脑梗塞微小病灶的检出、梗塞期龄的判定中重要价值已被广泛认可,然对脑梗塞患者中出现的另一重要征象即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vesselsign,HVS)尚未全面深入的认识,尤其在其形成机制及脑梗塞治疗及预后判定中临床价值存在较大分岐,
: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HE)是并发于各种严重肝脏疾病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主要包括氨中毒、GABA/BZ复合受体假说、锰中毒学说、幽门螺杆菌和肠道菌群等,由此,可看出HE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多种学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并随着研究的深入有逐渐交汇融合的趋势. 因此,对HE的治疗尚未取得根本性进展,还缺乏富
目的 探讨正常腰椎在MRI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中采用矢状位及轴位两种扫描方式对骨髓IVIM成像各参数一致性的影响.方法 33例正常志愿者参与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在3.0TMR扫描仪上接受腰椎常规MRI、L3椎体轴位及矢状位IVIM扫描检查.测量IVIM成像各参数值,包括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ADC值)、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ADC值)及快速成分所占比例(fraction
Anappropriateregenerativemicroenvironmentisveryimportantfortherepairofperipheralnerveafterinjury.Inthisstudy,tocloselymimictheregenerativemicroenvironment,weco-culturedSchwann
目的:探讨由外伤性截瘫导致小便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及护理方法。方法:外伤性截瘫是指因为脊柱收到巨大外力的伤害而致使脊柱内的脊髓发生损伤,导致损伤部位一下神经支配的肢体等发生运动不能而瘫痪的一种创伤性疾病[1]。由于患者的脊髓受到损伤,导致机体的低位神经中枢传导障碍,患者不能完成整个神经的反射性传导,使得部分患者的大小便等行为脱离高级中枢的控制,而出现小便障碍的症状。
目的:探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术后脱位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关节外科完成的后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81例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了术后早期系统康复,93例未进行早期系统康复,这些患者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其Harris评分和脱位情况。
目的 评估颈胸段先天性脊柱畸形的特点、临床治疗策略与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18例(男9例,女9例)颈胸段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平均年龄为13.3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光相,对冠状面原发畸形、代偿畸形以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进行测量.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全脊柱CT平扫以及三维重建、双侧椎动脉CTA检查,对畸形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对病历进行复习,统计手术时
目的伴钙化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开放手术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常规后正中入路手术或椎板间入路手术都需要牵拉神经根,术后患者常会产生新的神经症状。采用椎间孔镜从后外侧入路进行此类疾病的手术,术中只绕过行走神经根减压,不需过度牵拉神经根,可能在降低术中神经损伤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本研究就此类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膝关节是下肢活动和负重的重要关节,膝关节感染一旦发生应尽早治疗,若不能有效控制,很有可能导致膝关节活动障碍.治疗时不仅需要控制感染,还需要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1],因此,感染后的治疗、护理极为重要.1例左肾先天性缺如患者于2013年7月20日行右膝关节开放性损伤清创缝合、右膝髌韧带修复缝合术,术后关节腔感染,于2013年7月31日在急诊下行右膝关节镜检、关节清理、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术,由于患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