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量对旱地小麦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滴灌是农业用水中最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之一,不同的滴灌用水量影响着小麦的衰老特性及产量构成,这方面的研究可为滴灌技术在华北平原半湿润易旱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探究华北地区滴灌量对小麦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01 1年-2013年在青岛农业大学胶州试验基地进行了试验研究,土壤为砂姜黑土,2011-2012年度小麦生长期降雨量为164.7 mm,为枯水年;2012-2013年度小麦生长期降雨量为266.7mm,为平水年.以冬小麦"青麦7号"为材料,设置不灌水(CK1)、传统灌溉方式漫灌(CK2、灌水总量每亩240mm)、滴1水(W1、拔节期30mm)、滴2水(W2、拔节、灌浆期各30mm)、滴3水(W3、拔节、开花、灌浆期各30mm)、滴4水(W4、起身、拔节、开花、灌浆期名3mm)和滴5水(W5、起身、拔节、开花、灌浆、乳熟期各30mm)共7个处理.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在耕地、水肥等资源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提高小麦单产已成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黄淮海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普遍存在着冬小麦氮肥资源利用率
  氮素运筹是作物生产中最重要的管理措施,适时适量的氮素供给是作物高产优质的根本保证,作物氮素状况是评价长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生产上需要基于适时掌握作
  "旱涝急转、旱涝并存、旱涝交替"事件(Drought-Flood Coexistence简称DFC)是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夏季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它是指在同一季节内一段时间特别旱,而另一段时间
  锌元素是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动、植物缺乏Zn元素会引起其形态、生理变化及粮食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等问题。小麦是世界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体能量及矿
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新的共轭聚合物光催化剂,由于其合适的电子能带结构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已经在太阳能转化和环境修复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g-C3N4层与层之间
  本研究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在典型的红壤性水稻土上设置施氮量与直播量互作试验,系统研究该条件下对五丰优T025的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变化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会议
  周麦27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16号为母本,以矮抗58为父本杂交后,采用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1年经过国家审定。播种期和密度是影响小麦产量形成的
  干旱缺水和春季低温是导致甘肃省中东部雨养农业区作物低产的两个主要原因,因此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地温是本地区农田管理的关键环节,合理耕作栽培、增加地面覆盖、降低无效
羟基磷灰石等矿物与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相互作用是环境系统的一种重要现象。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常规体相材料相比,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数多且配位不饱和,使其表面形成大量悬空键
在中枢神经系统,Nogo-A、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AG)是三大髓鞘源性抑制蛋白,主要表达于少突胶质细胞。它们通过与神经元上的共受体NgR结合,对轴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