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MPOE/无机填料体系性能的研究

来源 :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塑性弹性体经常被用来改性硬质PVC 制品,乙烯-1 -辛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和加工性能,但由于它与PVC 的相容性较差,两者的共混改性一直少有研究。刚性无机填料增强增韧是高聚物改性的有效途径,两步法(填充母料法)制备"核壳"结构粒子是解决无机填料分散和与高聚物材料界面结合的较好的方法。本文利用两步法制备"核(刚性无机填料)-壳(热塑性弹性体)"结构的粒子,初步研究了PVC/MPOE (改性POE )/无机填料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填充母料中滑石粉的用量为21 份时,PVC/MPOE/无机填料体系综合性能最佳。CPE 增加了PVC 和POE 的相容性,当其用量为11 份时,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比0 份时增加4.2 倍,而拉伸强度增加2 倍。流动改性剂改善了填充母料的加工性能,当其用量为2 %时,填充母料的扭矩比不加流动改性剂的降低了25 %,PVC/MPOE/无机填料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最佳。两步法比一步法改性的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增加60﹪左右,而拉伸强度下降10 %。
其他文献
本文将具有纳米尺度的全交联型羧基丁腈粉末橡胶(CNBR)与聚丙烯(PP)及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官能化的聚丙烯(PP-g-GMA)进行反应共混,制备了一种新型CNBR/PP-g-GMA和CNBR/PP/PP-g-GMA热塑性弹性体.系统地研究了共混比例和PP-g-GMA含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行为、热行为及形态的影响.
本工作采用FTIR、GPC、SEM、AFM等手段对两种不同催化剂生产的抗冲共聚聚丙烯(ICPP)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两者的乙烯含量、分了量及分子量分布非常相近,而冲击韧性相差较大.
苯乙烯和马来酸酐(MA)无规共聚物-SMA,既保持了苯乙烯树脂良好的加工性能,又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相容性,通常用于通用塑料的耐热和加工性能.本文通过对几种不同的HIPS和抗冲SMA样品的形态观察,研究了抗冲SMA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
高聚物的合成、存放、热加工到最后制品的使用均存在着氧化问题.添加抗氧剂是防止高分子氧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成功制备了抗氧尼龙66,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本文以D阴离子开环微乳液聚合为背景,制备了稳定且近于完全透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乳液,研究了该离子型微乳液聚合的动力学行为,比较了与常规乳液聚合的差异,并利用光子相关谱法分析表征微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分析了该聚合过程的粒子成核物理模型.
本论文以富勒烯的氧化物CCln/CCln(n=18-22,平均值为20,C/C=7/3重量比)(以下简称CCl)作为引发剂与CuCl/Bpy组成新型ATRP引发体系引发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咔唑以及丁二烯等单体聚合;同时,将CCln用作正丁基锂引发苯乙烯、丁二烯阴离子聚合的偶联剂.通过前者的"发散法"和后者的"收敛法"制备新型以分子量可控单分散的大分子为臂、以C为核的星形高分子.
本文讨论了应用碳笼烯卤化衍生物—氯化C(CCl)在苯乙烯阴离子聚合中的偶联行为,将CCl作为偶联剂,在n-BuLi引发的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对聚合活性链进行偶联,用GPC对偶联链的数目进行了计算.并研究了偶联产物的热稳定性.
本文研究了以MAO为肺催化剂{2-[2-MeCHN=C(Me)]}FeCl/Et[Ind]ZrCl体系催化乙烯原位共聚合的"共单体效应".观察到了共单体效应,探讨了助催化剂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对共单体效应的影响,以及共单体效应对所得产物性能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以MAO为唯一助催化剂{[2,4-Me-CHN=C(Me)]CHN}FeCl/Et[Ind]ZrCl体系催化乙烯原位共聚合制备LLDPE.探讨了两种主催化剂的配比和聚合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活性的影响,并对聚合产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本文探讨了(dbm)Ti(OPh)在MAO作用下,催化对甲苯乙烯间规聚合,并与间规聚苯乙烯进行对比,讨论了聚合条件(催化剂浓度、铝钛摩尔比、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