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岩洞穴动物多样性调查

来源 :第二十二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y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6月和2015年8月,先后三次对万华岩洞穴系统洞穴动物进行了调查.经鉴定,共发现洞穴动物56种,隶属于4门14纲31目.其中,12种为真洞穴动物.万华盲步甲属Wanhuaphaenops为一新发现的属,其模式种张氏万华盲步甲Wanhuaphaenops zhangi仅生活在宋家洞中,为“活化石”种类,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基于汉中天坑群初步调查成果,结合在调查过程深入了解的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本文就天坑群地质遗迹资源的发现、蕴藏的重大科学和社会意义,以及保护开发前景展望探讨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开发规划模式,重点地质工作助力地区精准脱贫,开创全新的以村民为核心的地学旅游保护开发模式,为后期汉中天坑群保护开发提供模式参考。
韩城新发现深部岩溶地热水,赋存于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热储之中,其热储埋藏较深,处于深部岩溶水缓慢交替带;本区地热井井口水温55~68℃,取水段在2109-2394.8m以深,沉积类型属盆地沉积埋藏型.
本文报道了汉中天坑群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的陕西省植物分布新记录种2种,它们是爵床科(Acanthaceae)马蓝属(Strobilanthes Blume)的城口马蓝(Strobilanthes flexa Benoist)和小檗科(Berberidaceae)十大功劳属(Mahonia Nutt.)的小果十大功劳(Mahonia bodinieri Gagnep.).
这是由一位地学家独立完成的第一部《中国地理》,应该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早就需要这么一部著作,因为一个人完成,有一条主线贯穿,有一种独立的风格,有个人的学术特点.任何学科的绝大多数经典著作,都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不是多人的合作.如《徐霞客游记》,是由徐霞客一个人完成的,中国第一部《中国地质》是由李四光一个人用英文撰著的.现代的板块构造学说也是由魏格纳、赫斯、麦肯齐、威尔逊等人将个人的独立著作
贵州省务川县石朝乡天门山天坑溶洞群的考察收获颇丰,其洞穴地貌形态丰富、典型以及可观赏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2016年9月,为了获取天坑溶洞群的生物、水文、岩溶结构等基本数据,以及它与周边洞穴的关系,重庆洞穴探险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洞穴测量方法,运用激光测距仪、方位仪和倾角仪,辅以CAMPASS洞穴成图软件对天坑溶洞群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和测绘.结果显示:(1)天门山天坑溶洞群位于贵州省务川县石朝乡,由
黔东一带洞穴资料较少.对德江县傩仙洞调查结果显示,傩仙洞呈NNE、NW向发育于茅口组灰岩顶部,由1条主洞及5条支洞组成,实测长度1214.93m,洞底相对高差74.88m.傩仙洞一带可溶岩发育,气候温暖湿润,NNE向构造为主要的控洞构造.洞穴位于非岩溶地貌间的块状可溶岩地貌带,在侵蚀性外源水作用下,傩仙洞地区岩溶喀斯特发育强烈,地下洞穴化程度高.傩仙洞分别经历了深部及浅部溶蚀期两个阶段,吴家坪组下
基于昂谱(RMP)分析法,综合地质公园保护性需求,对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资源特性(R性),市场特性(M性)、产品特性(P性)进行分析,提出在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应以洞穴旅游产品为核心竞争力,通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和媒体宣传提高旅游网络关注度,带动市场认知度与游客量的增加,并整合公园喀斯特地貌与温泉资源,协同周边特色旅游资源,在保护性开发前提下开展各色旅游项目,形成地质公园旅游产品谱系,促
本文利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对万华岩洞内环境指标气压和气温等进行了连续高频率动态监测及其深入分析,揭露了万华岩洞内气压微动态变化特征,对万华岩及类似洞穴资源开发有重要意义.万花岩洞内气压变化范围96129~99658Pa,最大压差3529Pa;平均比洞外气压低1066Pa;洞内气压夏季6-7月低,冬季12-1月高;日内气压有上升型、下降型、恒压型等3种变化动态,日内最大压差902Pa.洞内气温范围14.
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广西西北和云贵高原东南边界,跨越百色市乐业县和河池市凤山县,地形地貌复杂,环境条件多样,孕育着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其中蕴藏丰富多彩的资源植物.根据2016年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乐业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乐业园区包括177科587属1118种和7个亚种60个变种.根据苏宗明、黎向东等(1997)提出的系统,将资源植物分为十三类,即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纤维植物、淀
旅游安全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安全认知是保证旅游活动正常进行的内在因素,本文从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的视角,运用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喀斯特洞穴旅游者、从业者安全认知与防范能力进行研究.分析得出:(1)旅游者对落石击打、洞穴顶板崩塌等安全问题最为关注,其关注率达78%,但由于旅游者安全意识差,风险识别能力低,且参加过洞穴旅游知识技能培训的从业者仅占4%,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