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内酯Ⅰ抑制卵巢癌SK-OV-3与OVCAR-3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药学会第十三届青年药学科研成果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Ⅰ抑制卵巢癌SK-OV-3与OVCAR-3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白术内酯Ⅰ作用人卵巢癌SK-OV-3与OVCAR-3细胞24h、48h与72h后,白术内酯Ⅰ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与PI染色检测白术内酯Ⅰ对卵巢癌SK-OV-3与OVCAR-3细胞周期的影响,ELISA实验检测白术内酯Ⅰ对卵巢癌SK-OV-3与OVCAR-3细胞cyclin D1与CDK1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测定白术内酯Ⅰ对卵巢癌SK-OV-3与OVCAR-3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果:白术内酯Ⅰ可显著抑制SK-OV-3与OVCAR-3细胞增殖,且白术内酯Ⅰ对SK-OV-3与OVCAR-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此外,白术内酯Ⅰ还可显著降低SK-OV-3与OVCAR-3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增加G2/M期细胞比例,且白术内酯Ⅰ对SK-OV-3与OVCAR-3细胞周期的调控与其抑制CDK1的表达有关;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探讨了白术内酯Ⅰ抑制细胞增殖和调控细胞周期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结论:白术内酯Ⅰ可通过PI3K/AKT途径下调卵巢癌SK-OV-3与OVCAR-3细胞CDK1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阻滞于G2/M期,进而发挥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我州不同等级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编制《基层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现状调查表》,对我州16家医院的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与调研的572名临床医师中,415名临床医师所在科室都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占72.55%;28名临床医师所在科室发生过与超说明书用药相关的医疗纠纷,占4.90%.结论:超说明书用药是一把双刃剑,只能加强管理而不能禁
目的:为临床救治例MRSA感染合并AKI患者进行CRRT时提供抗感染用药参考.方法: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救治某院呼吸内科一例MRSA感染合并AKI患者提供的药学服务,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临床药师结合药物的理化特性,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临床医师共同协商,制定出最优化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通过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的共同努力,最终成功救治了该例MRSA感染合并AKI患者.结论:临床药师利用循证药学证据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使用的临床疗效,评价某院儿科喜炎平注射液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与前瞻性相结合,调查分析儿科住院患者喜炎平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其使用合理性、安全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本院儿科住院患儿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病历500例,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均静脉滴注给药,无超说明书适应症用药,但有部分超量用药情况.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使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对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原代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并加入白介素-1β造模,分别将2、10、50μg/mL的人参多糖作用于该软骨细胞48h.检测细胞增殖、GAG含量和GAG合成酶木糖基转移酶-1(xylosyltransferase-1,XylT-Ⅰ)、半乳糖基转移酶-Ⅰ(galactosylt
目的:构建组胺H3受体拮抗剂/反转激动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药效团模型,并以此设计具有神经痛镇痛活性的配体分子.方法:应用Discovery Studio2.5,基于已有文献进行建模,对模型进行评价和验证,然后应用模型进行虚拟筛选,并对筛选所得化合物进行神经痛活性评价.结果:建立了具有活性预测能力的3D-QSAR药效团模型,并通过该模型成功筛选到具有组胺H3受体亲乖性和镇痛活性的化
目的:研究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 Willd.水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 Gel CHP-20,ODS,Silica gel等柱色谱技术结合制备液相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即:N-benzyl-2-hydroxy-2-phenylacet
聚酮类化合物以其结构新颖多样,活性丰富显著等特点受到化学和药学家广泛关注,并由此发现了很多基于此类化合物的新药,如红霉素,四环素,两性霉素,多柔比星等.利用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来预测其合成特定天然产物潜能,进而对新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的基因组挖掘技术,目前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在真菌中聚酮类化合物的发现上得到了诸多成功应用.本文以Hirsutellones等结构新颖且抗结核活性显著的聚酮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闽南地区384例(LEAD者224例,健康者160例)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LEAD检查采用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
从海洋来源真菌Ascotricha sp.ZJ-M-5在去除Mg2+离子的查氏培养基静置培养物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链状聚酮来源的多聚酯类化合物ascotrichesters A-C(1-3)、1个新的大环多聚内酯ascotrichalactone A(4),一个新的聚己酮orthosporinin(5)及其二聚物diorthosporinin(6),以及2个已知的生合成前体(-)-orthospor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外翻肠囊实验模型,考察柴胡舒肝散水提物中6种指标性成分体外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实验模型,通过建立UPLC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芍药苷、阿魏酸、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甘草酸的肠道吸收量,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考察上述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各肠段累积吸收量(Q)结果显示,除甘草酸外,其他5种成分在各肠段的累积吸收量均具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