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融合图像显示直肠癌病变的初步研究

来源 :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yigesh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融合系数对直肠癌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融合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45例直肠癌患者行DSCT腹部强化扫描扫描,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扫描完成后取得6组数据,分别为80kVp数据,sn140kVp数据,融合图像数据(融合系数为0.3、0.4、0.6、0.8);6组数据的图像分别测量直肠癌病变的平均CT值及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两名医师同时对各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5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0.6组(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平均噪声显著低于其他组;0.6组(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平均SNR显著高于其他组。0.6组的图像质量优于其他各组。 结论:融合系数0.6组的图像中直肠癌病变具有较高的SNR,有较好的图像质量。
其他文献
会议
本文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血管生成素-2(Ang-2)联合检测在肝癌(HCC)诊断和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采用RT-PCR检测肝癌癌灶及癌周组织中GP73基因表达水平(n=31),并与组织中总RNA含量对比.以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患者癌灶和癌周组织中GP73蛋白表达水平.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癌(HCC组,n=35)、肝硬化(LC组,n=58)、慢性肝炎(CH组,n=66)患者
近年来中国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新发病例中约有30%的患者会发生复发和转移,而这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10%,寻找影响肾细胞癌的预后因素及探索肾细胞癌复发和转移的机制十分必要.Kindlin-2作为一种含有FERM结构域的整合素相互作用蛋白,在肿瘤发展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Kindlin-2在肾细胞癌进展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从而为可能的临床靶向药物
会议
ID1为分化抑制因子或DNA结合抑制因子,参与血管形成、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衰老等重要生命过程,然而对基因ID1的转录调节的研究还甚少,本研究中,拟在食管癌细胞中,深入地探讨基因ID1的转录调控机制.借助公用数据库UCSC,对应分析ID1启动子区的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结果,确定哪些转录因子参与了基因ID1的转录调节;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确定在ID1的启动子区域有转录因子c-
会议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层析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甲状腺手术当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标本,包括甲状旁腺、淋巴结、脂肪组织以及甲状腺组织,采集其OCT图像与常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甲状旁腺、淋巴结、脂肪组织、甲状腺组织均获得清晰的高分辨率OCT图像,不同组织之间及淋巴结转移灶和正常结构之间可明确区
目的:探讨SPECT-CT联合MRI多模态显像诊断疑难肿瘤骨转移的价值.方法:怀疑肿瘤骨转移的患者行SPECT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骨转移的患者行SPECT-CT断层,同机图像融合,仍无法诊断病例行MRI检查,部分病例行PET-CT检查,结合各自影像特点综合分析判断,对多模态显像与单独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ECT骨骼确诊率(骨转移+良性病变+正常)为91%, SPECT-CT,SPECT-C
会议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房单纯切除/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患者139例,术后对314枚前哨淋巴结行病理超薄切片和免疫组化检查,结合患者彩超结果,分析彩色多普勒对存在乳腺癌微转移的前哨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及声像学特点.结果:有淋巴结微转移的19例中有15例在彩色多普勒中有丰富的形态学改变和血流显示,且有12例获得动脉血流频谱。淋巴结微转移组V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