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le of Water in the Generation of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w1234567890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白垩纪时期华南地区岩浆作用强烈,形成了多处火山-侵入杂岩。其中,位于赣杭构造带上的浙江桐庐火山-侵入杂岩较为典型,且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次研究结合前人已发表资料,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开展了初步的岩石学、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以期为理解岩浆房与演化过程,建立火山岩与侵入岩之间的联系提供新的信息。
本次研究的正长花岗岩位于昆北地体的群力地区.岩石手标本为浅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研究结果表明,群力A型花岗岩形成时间为晚泥盆世((376.2±2)M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显示出A2型花岗岩的特征,表明群力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构造背景,这一结果将始特提斯洋闭合后的伸展作用从中泥盆世延长到晚泥盆世。
本文对晋北浑源县黑狗背岩体开展了野外地质、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Sr-Nd-Hf同位素综合研究,以探讨黑狗背岩体的成因及其反映的壳慢相互作用和岩石圈减薄时空边界。
通过对浙江小将、北漳等地区花岗岩研究,识别出铁质(碱性长石花岗岩)和镁质(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两类花岗质岩石,它们均发育暗色包体并可见基性岩脉.锆石U-Pb定年表明,铁质花岗岩与其包体年龄分别为(120.0±0.9)Ma和(119.6±0.9)Ma,镁质花岗岩中的石英闪长岩与其包体年龄分别为(110.5±1.0)Ma和(109.5±1.3)Ma,二长花岗岩和辉绿岩脉年龄分别为(109.3±0.
本文以黄水庵矿区内的石英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和Hf同位素分析,确定了黄水庵石英斑岩的形成时代,明确了其与熊耳山地区金矿的关系,并讨论了其源区物质。
大洲盆地发育于扬子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接触部位,是赣杭中生代岩架火山活动带内一个大型的晚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并受北东向江山-绍兴深断裂所控制.大洲盆地内主要出露有磨石山组火山岩系地层,前人对于磨石山组的地层研究较少,无论是其形成时代,组内不同段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都鲜有报道.本文选取了大洲盆地磨石山组地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等方面的
安达什地区花岗闪长岩类似于环太平洋的新生代埃达克岩,是由吉尔吉斯-捷尔斯凯伊洋早古生代向北俯冲的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源区残留相为角闪石+辉石+石榴子石+金红石。安达什斑岩型铜金矿的形成与花岗闪长岩成因有密切联系,是俯冲玄武质洋壳深俯冲过程中形成,富含Cu-Au成矿元素和挥发份的埃达克岩浆上升至地壳浅部,压力降低释放出挥发组分,降低氧逸度,在适宜的构造部位与硫结合堆积形成斑岩型铜矿。
本文在中巴地质科学家联合组队对巴西克拉通地区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巴西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内一处Ibitiara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观察,并对该岩体进行了LA ICPMS,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目的是为该区岩浆演化作用研究提供年代学数据参考,揭示Ibitiara岩体岩浆侵入的年龄,探讨其岩浆活动规律,了解该岩体岩浆成因,为深部地质作用演化过程提供依据,并对区域岩浆构造活动及成矿作用提供指
本研究对岩体进行系统的错石Hf-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坪花岗斑岩具有比较亏损的Hf同位素与比较均一的O同位素组成。结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二端元模拟表明大坪花岗斑岩主要来源于软流圈地慢,有20%-30%壳源岩浆的加入,在成岩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分离结晶。早侏罗世南岭山脉发育一条E-W向的裂谷岩浆岩带,显然在几何学上这是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难以实现的,而印支碰撞造山运动后板内伸展能否持续到早侏罗世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