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对肺静脉和左心房形态学评价及检查方法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yed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DSCT心电门控血管成像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左心房及肺静脉正常解剖结构、肺静脉开口的测量及肺静脉变异类型进行研究,以指导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方法及准确定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心房颤动及心律不齐的60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0~74岁,在本院均申请肺静脉和左心房的DSCT心电门控血管造影检查,扫描后获得最佳时相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利用仿真血管内镜(VIE)、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等多种三维重组技术对肺静脉的数量、开口测量、位置、分型和变异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本研究目的优化流程,缩短患者就诊的时间,缩短放射检查时间,减少患者的排队候检时间和出报告时间,信息共享,并实现量化绩效考核.方法:基于PACS的影像科流程优化,从登记、呼叫及广播、显示部分、技师工作站、报告工作站等方面优化,绩效考核.结果:1、提高患者满意度2013年,我们建立放射检查工作流管理系统之前,放射科的病员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为65%,基本满意率为25%,不满意率为10%.2015年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双肾不显影情况下更好的解决方法。方法:使用岛津多功能遥控透视摄影系统(D-VISION PLUS),对60例进行常规IVP检查于30 min后双肾仍不显影的病例,在解除腹带后采取俯卧位,分别于1h、2h、4h、6h、8h摄片,继续观察双侧泌尿系显影情况。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 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木村病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3例表现为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腺体密度增高,边界不清,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强化,2例强化均匀,1例不均匀强化,其中2例伴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1例表现为左侧腮腺内多发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1例为单侧颌下腺区病灶,表现为颌下腺肿大
目的 研究常规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与心电门控CTPA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疾病诊断中的优劣性,探讨心电门控CT肺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1至2015-12我院进行CTPA检查的59例(其中常规组37例,心电门控组22例)可疑APE患者的影像资料。比较两组的主肺动脉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三级综合医院辐射防护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辐射防护安全问卷对广东省4地市5所三级综合医院的302名介入放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
目的 应用磁共振3D-TOF MRA成像技术对Willis环进行成像,对磁共振3D-TOF MRA成像在Willis环解剖变异研究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MR检查脑内无明显异常的3D-TOF MRA血管成像图像,统计分析Willis环各组成动脉的变异情况.根据其完整情况分为I 型(Willis 环完整)、Ⅱ 型(Willis 环前循环完整后循环不完整
目的 探讨1.5TMR采用插入有限脉冲响应(IFIR)技术进行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对28例受试者进行IFIR序列扫描,在ADW 4.6工作站上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对肺动脉主干及其各分支显示程度进行评分.并与肺动脉的信噪比(SNR)、呼吸运动伪影的有无、年龄高低等因素对比分析.
目的 探索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相应参数与胶质瘤肿瘤负荷指标:肿瘤细胞密度、肿瘤细胞核浆比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验证扩散峰度成像能否反映胶质瘤的肿瘤细胞密度及肿瘤细胞核浆比.方法 DKI的扩散参数FA、MD、Da、Dr,峰度参数FAK、MK、Ka、Kr与胶质瘤的肿瘤细胞密度、肿瘤细胞核浆比进行Spearman 相关分析.P<0.05为统计学显著水平
目的:探讨联影128层螺旋CT针对体重指数(BMI)低剂量扫描在胸部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例健康体检低剂量胸部CT,身高153-183m,平均1.67,体重44-87kg,平均64.12kg,根据BMI数值将体检者分为过轻:低于18.5,正常:18.5-24.99,过重:25-28,肥胖:28-32.采用联影128层CT自肺尖至肺底扫描.扫描参数:准直1mm,螺距1.0875,DF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