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添加花生四烯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一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产科技分论坛暨2014年上海市渔业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四烯酸(ARA)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高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持细胞膜流动性,机体渗透压,应对环境突变应激和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维持饲料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N6 的比值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含低浓度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饲料及含高浓度EPA 和DHA 饲料中添加ARA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4.57±0.57cm)生长性能和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高浓度的EPA(3.71±0.22 -3.96±0.28mg/g)和DHA(5.72±0.52 - 6.07±0.1mg/g)的系列饲料中ARA 的含量分别为:0.44(A)、0.56 (B)、0.87 (C)、1.02 (D)和 0.28(E)mg ARA/g 饲料.2)低浓度的EPA(1.79±0.47 - 2.59±0.28mg/g)和DHA(3.02±0.29 - 4.73±0.51mg/g)的系列饲料中ARA 的含量分别为:0.19 (F)、0.38 (G)、0.48 (H) 、1.44(I)和 0.62(J) mg ARA/g 饲料.6 周的投喂试验结果显示:1)高EPA 和DHA 饲料及低EPA 和DHA饲料中添加ARA 均会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增重率和饵料系数,但各组差异不显著.在高EPA 和DHA的系列饲料中,摄食C 组饲料的凡纳滨对虾表现出最高存活率和增重率及最低饵料系数;在低EPA 和DHA的系列饲料中,摄食H 组饲料的凡纳滨对虾表现出最高存活率和增重率及最低饵料系数.2)凡纳滨对虾的肌肉和肝胰腺中ARA 含量和饲料中ARA 含量成正相关.饲料中含有高浓度EPA 和DHA 时,饲料中ARA的含量对养殖对虾肌肉中EPA 的含量存在显著影响,但对DHA 含量无显著影响.而饲料中含有低浓度EPA和DHA 时,饲料中ARA 含量对养殖对虾肌肉中EPA 和DHA 含量均存在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尽管试验条件下饲料中ARA 含量对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增重率及饵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养殖对虾肌肉中ARA 和EPA 含量与饲料中ARA 含量密切相关,对虾肌肉中DHA 含量是否受饲料ARA 含量影响因饲料中DHA 含量不同而不同.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鱼类中脂肪组织的分布,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草鱼、多宝鱼、罗非鱼、鲳鱼和大黄鱼分别进行横切面和纵切面的连续扫描。利用ImageJ 软件对鱼核磁共振扫描图进行处理,分别计算5 种鱼的体内脂肪体积;同时分别检测鱼体内脂肪组织含量。结果显示,鱼体内脂肪组织含量和计算出的鱼体内脂肪体积结果具有相关性。利用ImageJ 软件对鱼核磁共振扫描图进行处理,构建出鱼体脂肪组织分布的3D图像,此研究第一次构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performance,lipid deposition,lipid peroxidation and whole body fatty acids of Russian sturgeon fed with graded levels of dietary lipids (5 %,1
为了研究饲料中叶酸水平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影响,以平均体重为(0.051 ± 0.001)g 的幼蟹为实验对象,分别投喂叶酸添加量为0、0.5、1.0、2.0、4.0、8.0和16.0 mg/kg(饲料中叶酸总水平分别为0.078、0.589、1.14、2.12、4.07、8.17 和16.16 mg/kg)的饲料8周,并增设一组不含叶酸
花鲈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及日本的近岸浅海,是一种广温、广盐的洄游性鱼类,是咸淡水养殖经济鱼类的代表性物种.为促进中国花鲈基础生物学研究,本研究通过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花鲈脑、鳃、肝、肾、胃、精巢和卵巢的转录组.7种组织测序获得的原始数据经过拼接得到54,031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1,174 bp,N50为1.641.在NCBI数据库中经过BLASTX比对分析(E-value 1E-5)
南美白对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殖物种,但是我们对不同营养条件对白虾肠道共生菌的影响,了解却很少。在南美白对虾中,饲料中的脂肪酸可以很大程度影响其肠道共生菌的组成,进而影响白虾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生长。以六种含有不同脂肪源的饲料投喂南美白对虾,之后对白虾样本进行测序,比较肠道共生菌的组成。同时对养殖白虾的水样中的共生菌和白虾肠道共生菌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白虾单独投喂大豆油和牛油的饲料,投喂含有同等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属于一年产卵多次的一次性产卵类型,产卵后的雌体,卵巢会在30~40 天内再次成熟,接着又蜕壳,经交配后再次产卵,一般一年可产卵3-4 次,有些育苗场一年可生产5 次.本试验通过孵化同一雌虾的5 批次卵,开展不同产卵批次的仔虾生长对比试验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其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试图了解产卵批次对罗氏沼虾生长及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前
高等哺乳动物中,过氧化物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早已证实作为脂类分解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并被广泛研究.然而,在鱼类中其影响调控脂代谢的情况及相关机制却并不清楚.基于为探究PPARα基因在尼罗罗非鱼脂类分解代谢的情况及相关调控机制,本实验室首次克隆了尼罗罗非鱼PPARα 基因全长序列,研究了PPARα 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之后又通过饲喂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获得不同营养背景的罗非鱼,并对其分别进行
将初试体重为(2.2±0.47)g 的全雄尼罗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4 组,每组3 重复,每重复30 尾鱼,分别在淡水、8‰、16‰和24‰盐度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养殖实验,通过测定不同实验组的生长、体成分和抗氧化酶指标来探究盐度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淡水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明显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且随着盐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各实验组的肝体比、肥满度差异
河蟹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水产经济生物,近几年河蟹产量稳定在60 万吨左右,( 2010 年59.3 万吨, 2011 年64.9 万吨),产值近400 亿元(2012 全国渔业统计年鉴),堪称我国名特优养殖业的一朵奇葩.近 20 年来,河蟹养殖持续发展良好,全国从种源,苗种生产,成蟹养殖以及产品销售都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布 局,但同时河蟹的养殖面临挑战和问题,主要的问题之一是河蟹产业仍以传统养殖模式为主,
会议
杂交鳜经过驯化后可摄食冰冻饵料和配合饲料.为了研究非鲜活饵料对杂交鳜生长、消化酶和转氨酶活性以及消化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本实验以杂交鳜 F3 代(初始体重为 37.59 ± 0.21 g)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鲜活饵料鱼、冰冻饵料鱼和配合饲料进行室内循环水养殖试验.鲜活饵料鱼和冰冻饵料鱼是购自上海浦东孙农水产养殖场孵化培育的鲢鱼苗,按照鱼体重的5%进行投喂.配合饲料采用青岛七好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舌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