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碎过程中温度对羌活及川芎挥发油热敏性成分的影响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专业委员会2009中药与资源保护及健康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确定羌活及川芎超微粉体制备工艺并探讨粉碎过程温度对其挥发油及热敏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粒径为指标,初步筛选了羌活、川芎超微粉碎工艺;采用HPLC法测定羌活及川芎细粉和不同温度下粉碎的超微粉中阿魏酸的含量;重量法比较粉碎时温度对羌活及川芎挥发油的影响。结果:振动磨粉碎可实现羌活及川芎药材的细胞破壁;振动磨粉碎时降低温度可减少药材中挥发油的损失;超微粉碎末造成药材中热敏性成分阿魏酸的损失。结论:初步表明低温振动粉碎可用于含挥发油及热敏性成分药材超微粉的制备。
其他文献
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药材供不应求。本文在对云南重楼资源分布深入调查研究及大量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基于大量已有分布点数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系统(TCMGIS)对其在中国的产地适宜区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重楼适宜区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横断山余脉、哀牢山脉等地,其适
目的:明确高原民族药藏茵陈的生态因子,并分析藏茵陈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藏茵陈规范化种植科学选址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实地调查、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Ⅱ》(TCMGIS-Ⅱ)提取出藏茵陈主产区的生态因子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对藏茵陈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分析获得藏茵陈主产区主要生态因子值:1月均温-12.6~0.2℃;3月均
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受各种环境条件的调控。矿质营养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成分合成代谢的调控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阐述了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综述了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成分的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质营养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调控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叶面喷施稀土元素镧对黄花蒿植株光合作用及青蒿素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量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叶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采用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Fv/Fm、Fv/Fo等荧光参数,采用LIPLC法测定青蒿素含量,使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结果:不同浓度LaC13处理22
本实验对3种常见重金属:铜(Cu),隔(Cd),铅(Pb)的5个不同浓度对中药材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的根长,苗鲜重,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酶系统,电导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及浓度的重金属溶液对黄芪种子的发芽率有抑制作用,部分浓度与对照出现显著差异;对黄芪种子的发芽势抑制作用不明显,除Pb5外,其余均未与CK形成显著差异;对黄芪种子的发芽指数存在明显的抑制,重金
中医药是我国目前科学技术领域唯一大规模系统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为了继承和发扬这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争夺保证人类健康的优势。探索中医药源头创新的道路,必须使中药学与现代最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结合起来。迫切需要建立国家药用植物生物工程园。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有计划、大规模地在10年内将基本药用植物,20年内将主要药用植物全部进行染色体加倍,并进一步创造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异易位系以及渐
野外调查发现高温胁迫有利于苍术挥发油组分的积累,为研究高温胁迫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组分的影响,设置低温(T1组)、适宜温度(T2组)、高温(T3组)三个处理,每个处理15个重复,生长6个月,收苗。采用G-MS鉴定苍术根茎及根际土水提液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t检验比较生物量;BIOLOG微平板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检测苍术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借鉴Jaccard相似系数公式,以此观察苍术挥发油组分及
目的:以体外药效实验为指标研究全蝎酶解工艺。方法:采用水解度为指标,确定仿生酶解法提取全蝎的工艺条件;以APTT法为考察指标,比较仿生酶解、复合酶解法的提取效果;制备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经生物信号采集和分析系统测定不同酶解液对血管环张力的作用变化。结果:仿生酶解法凝血时间最长,对血管环具有明显的直接舒张作用。酶解的条件拟为:全蝎先用37℃人工胃液加入3.O%(酶底比)胃蛋白酶酶解3h,残渣转入37
目的:研究蜈蚣胃蛋白酶酶解物中的抗凝血成分。方法:以APTT法为考察指标,应用SephadexG-50和SephadexG-25凝胶过滤色谱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分析蜈蚣胃蛋白酶酶解物中的抗凝血成分。结果:得到一个成分F3-3,在液相色谱图上显示为单峰,有较强的抗凝血活性。结论:成分F3-3为蜈蚣胃蛋白酶酶解物中抗凝血的主要成分。
利用固定β-葡萄糖苷酶转化京尼平苷制备京尼平,提高京尼平苷的生理活性。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用交联-包埋法固定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得出最佳反应条件:pH 4.5的醋酸缓冲液和乙酸乙酯组成的双相体系,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5h,京尼平苷转化率为47.81%。与缓冲液单相反应体系相比,双相反应体系中反应速度和转化率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