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脑挫裂伤致失语、瘫痪晚期康复疗效观察(1例报告)

来源 :第七届全国脑血管病预防治疗康复学习班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本文应用高频超声检测58例临床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探讨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评价超声检查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颈内动脉( ICA)闭塞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原因,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完全不同,轻者仅有头晕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可导致死亡。近年来,颈动脉彩超(CDF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血管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ICA闭塞的诊断率逐渐提高,对ICA闭塞引起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临床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对28例症状性ICA闭塞患者的颅内血流变化的特
自2004年7月至2005年2月,我院应用B型超声检查仪对24例颅脑创伤患者进行了35次检查,本文总结临床资料和方法。
本文采用TCD检测20例脑死亡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的变化旨在评价TCD在诊断脑死亡中的价值。
反复发作眩晕、耳鸣伴听力减退是内科、五官科常见就诊病症,该病起病可突然,但通常为慢性起病。其特点为:多发性,程度可变化,可缓解;中老年多见。症状持续时间不定,往往超过24小时,一般为数天或更长,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以往传统诊断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系TIA及颈性眩晕等多种疾病。此病若能早期诊治,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造成脑动脉闭塞和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
颈动脉超声,特别是内一中膜厚度(IMT)增厚以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价动脉硬化的指标。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相当部分高血压患者IMT并没有增厚,也没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所以单纯从颈动脉结构变化来评价动脉硬化程度有其局限性。本文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结构变化(IMT和斑块形成)与功能变化(僵硬度等指数)进行研究。
近年来TCCS在脑血管痉挛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TCCS与传统应用经颅多普勒(TCD)不同之处在于能显示颅内动脉的彩色血流束,不但可直观显示MCA痉挛部位的异常血流,还可进行角度校正有利于高速血流的检出,提高了诊断MCA痉挛的特异性,增加了血管痉挛检出的客观性和特异性,本研究结果表明,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结合Lindgaard指数的流速测定可以很好地了解大脑中动脉痉挛,这与Krejza
对基底动脉(BA)的检测临床可应用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谱勒(TCD)等技术。DSA虽被认为是确定血管异常疾病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和价格昂贵不易被患者接受,MR人、TCD联合应用可弥补其不足,而TCD以其非创伤、价格低廉及可动态观察血流改变现已成为此类患者常规首选检查。基底动脉是由两侧椎动脉于脑桥腹面下缘汇合而成,其平均长度32mm(15-40mm),成人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由于具有对颅骨的良好穿透性、无创性及安全可重复性,目前已广泛用于对脑血管病变的检测。小儿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其病因很多,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在儿科仍然是一种较易误诊和误治的疾病。为进一步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理,我们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间的48例偏头痛患儿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合临床,分析报告。
探讨早期康复可否减轻卒中病人偏瘫步态模式的程度。结果:经过平均72天的康复后,(1)康复组(60例),独立步行时,不伴有明显的偏瘫步态模式(髋关节外旋、外展、“划圈”)者38例(63.3℅),而对照组仅11例(18.3℅)。(2)康复组,髋关活动度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康复组,坐位平衡和站位平衡达Ⅱ级和Ⅲ级者分别是56例(93.3℅)、39例(65℅),而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