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2006年中国大洪水

来源 :2006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9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中首先根据2004年大西洋的地震海啸,2005年美国遭遇的飓风结合中国历史大洪水台风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并结合前期用海温、特征量研究成果进行相对应分析探讨,建立了地震海啸、飓风同中国农田受灾面积模型图,并且又选用太阳黑了法、近远日点月相法、赤纬角法、宏观异常遥相关法、逢"6"中国大洪水年法等七种方法对中国2006年洪水进行分析探讨和预测.初步结果是:中国农田受灾面积属涝灾年份受灾面积在1100万公顷至1600万公顷之间.黄河流域上游大洪水明显、长江上游有洪水,松花江和辽河洪水将比2005年水大.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人口、资源、环境已成为世界3大课题,而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是最核心的问题.国土资源更是兴邦安民的重要条件,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是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国当前国土资源的消耗情况非常严峻,如何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海洋国土是关系到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民族利益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实现世纪腾飞的战略途径,建设海洋强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护海洋国土资源的完整.建设海洋强国与保障海洋国土安全是有机的统一.
本文在分析我国重要矿产资源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就如何缓解资源约束,加强我国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石油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安全,特别是对石油安全极为重视,将石油安全提到经济安全战略的高度.
在当前宏观调控的大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作为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不断适应新情况的发展.文章还针对现阶段国土资源管理上的一些不足,提出了相应措施,达到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目的.
本文对资源安全与战略矿产储备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资源安全的概念与内涵、资源安全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战略矿产资源储备、国外矿产资源储备历史及现状、中国主要战略矿产供需态势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国土资源是最重要的国有资源,是政府可以直接支配的资源。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主要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框架下,进行国土资源的市场投放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的宏观控制。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是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
本文对适应科学发展应有新的资源观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资源的时代观、资源的地位观、资源的辩证观、资源的系统观、资源的层次观、资源的发展观、资源的开发观、资源的价值观、资源的伦理观、资源的法制观进行了论述。
通过对中国大陆8级大地震成功预测等实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天时"认识,作者提出:"天时"具有两种属性:天之时和消息时.天之时是天体运动所确定的时间特性;"消息时"可反映天地生人网络复杂变化的某些有序性.
本文在对2006年汛前全球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对我国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