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眼视神经炎为首发症状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来源 :2016河北省神经病学术年会、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京津冀脑血管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si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含有荚膜的腐生性的酵母类真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HIV、肿瘤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通常起病隐袭,常表现为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伴发热,临床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脑脊液细胞学的发展,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率大大提高。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约36%-40%的病例会出现视力损害。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疗程长,病死率较高。早诊断,早治疗,坚持长期治疗是改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随着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可溶性CD40L (sCD40L)及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研究的深入,发现MMP-9、sCD40L及ADMA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性中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发现MMP-9、sCD40L及ADMA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某些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四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明确,本次研究主要观察血清MMP-9、ADMA、sCD40L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表
会议
目的:氧化应激损伤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也是治疗靶点.转录因子Nrf2控制着抗氧化介质的表达.双环醇具有广泛的抗氧化应激及抗炎症作用.但是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却鲜有研究.本文将深入探讨双环醇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手术组(pMCAO组,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溶剂对照组(Vehicle 组,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0.5%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剂量组
目的:炎症损伤能够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同时也为脑梗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已经证实双环醇在治疗肝炎和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的抗炎作用.本文将讨论其在脑缺血损伤中是否也有同样的抗炎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手术组(pMCAO组,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0.5%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剂量组(By-L,溶剂对照组+双
目的:炎症损伤在脑缺血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其治疗靶点.吴茱萸碱(EVO)已被证实通过其抗炎特性在治疗感染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及缺氧引起的炎症反应性疾病中发挥着一系列生物效应,因此我们研究了EVO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来证实其是否适用于脑缺血损伤.方法:将雄性ICR小鼠进行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并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ham-operated+1%DMSO+ 0.5%吐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中枢神经系统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积症(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S)是由于过多的铁沉积在脑干、小脑、脊髓及部分脑神经等表面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神经性耳聋和锥体束征等.本病临床较为罕见,表现各异,缺乏特异性,易被临床医生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脊髓损害为主要
Introduction/Backgroun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cute craniocerebral disorders.SAH has a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survivors often suffer from remaining neurological dys
会议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称AML-M3型,其发病率占急性髓性白血病的3. 8%-34%。APL (M3型)属于白血病中最凶险的亚型,相当部分患者死于出血,Hung Chang等报道脑出血死亡率可达100%。ICH与严重血小板减少密切相关,故患者确诊APL后,依患者病情应以最快的速度补充血小板,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应用维甲酸及亚砷酸联合诱导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是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研究的热点,积极防治PTAS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是取得良好结果的保障.我院在应用PTAS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时并发少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经积极救治预后良好.
KD为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又称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BMA),KD经20^30年后可逐渐进展致日常活动受限,患者最终多死于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雄激素剥夺治疗的效果尚未明确,有文章指出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亮丙瑞林)可能成为治疗KD的有效药物。本例患者拒绝接受治疗,目前病情进展较为缓慢,大部分日常活动尚可自理。
延髓梗死导致呼吸衰竭及自主呼吸障碍的病例在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文献报道,但以自主呼吸障碍为主的延髓半侧梗塞却鲜有报道,只发现一例延髓半切征致快速进展呼吸、循环衰竭的病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以自主呼吸障碍为主的延髓半侧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