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携排砂采油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来源 :第十六届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管携排砂采油系统是根据水力射流原理,通过特殊的井下工艺设计,将注入井下系统内高压动力液的能量传递给油层产出液的新型举升工艺技术,由于充分考虑到了从油层部位到井口液体的流速问题,可以有效阻止地层砂的沉降,使地层砂能够顺利排出地面.同时水力泵具有对大斜度井适应性强的特点.本文对于大港油田港东、港西开发区浅层疏松砂岩明化、馆陶油组低产液大斜度出砂油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通过在西46-20等3口油井的试验应用,解决了频繁砂卡砂埋、杆管偏磨、检泵周期短无法实现正常生产的突出问题,实现了长期停产井和短周期井的正常生产,为低产液大斜度出砂油井延长检泵周期探索出一条新的举升工艺技术途径。
其他文献
钢箱筒基础栈桥结构是应用于淤泥质海岸地基上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其具有造价低、施工简便、节省工期等诸多优点,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新型结构,探索其工作机理和设计理论是必须的,结构现场监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手段.本文对该钢箱筒基础栈桥结构进行跟踪研究。结合钢箱筒基础栈桥结构的使用条件和受力特点,对其进行现场测试。通过计算发现,栈桥结构钢护筒混凝土柱可承受的设计轴向压力为16738
本文针对油田生产实际储层砂体连通性认识不清问题,在油田现有资料基础上,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着力展开沉积微相研究,在沉积体系指导下找到砂体分布和连通规律。本文采用常规沉积微相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单井微相模型,进而通过井间预测建立全区沉积微相。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建立沉积体系模式,并在沉积体系模式内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力争做到各个微相的等时对比,最后建立等时的定量微相模型。
本文从理论模型出发,利用模型数据研究了球面发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反Q滤波、透射损失补偿、剩余振幅补偿、去噪等技术应用前后地震振幅的变化情况,建立了相对振幅保持处理技术流程,并在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上完成了相对振幅保持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往歧口地区潜山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潜山内幕几个构造界面的构造解释建立的构造模型,一般缺乏对控制潜山演化发育及成藏的关键界面的系统认识。本文在对歧口地区前第三纪各幕构造运动进行系统梳理基础上,明确印支界面为歧口地区第一个大型角度不整合界面,在地震剖面上"下削上超"现象明显,按照层位标定、上下构造层地震特征对比等易于对该界面进行追踪.该界面的解释对深入研究其上、下储层分布、改造、成藏等至关重要,因此印
沉积型岩性油气藏、改造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是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新近系发育的两类典型油气藏,其储层厚度变化快、展布规律复杂,给水平井高效开发带来困难。本文以研究区在建油田为例,系统总结了新近系发育的两种浅水三角洲砂体的展布规律及其成藏特点,建立了一套以水平段长度和方位、水平段靶点位置和垂向位置选择等参数优化为主的水平井地质设计优化思路。同时,形成了区别对待的两类砂体开发模式,对于分流砂坝型砂体,重点关
本文针对海上油田的开发井距大且多层合注合采的开发特点,以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为基础,分析了大井距合注采条件下,高含水稠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并以渤海SZ大型整装油田为例,分析了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挖潜措施.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的调整方案初步实施结果表明,本文对剩余油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海上类似油田调整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为了加快塔里木盆地山前井的勘探开发进程,进一步提高钻井速度,近两年来,油田公司运用空气、雾化钻井技术提高钻井速度和控制井斜、井漏的实验在大北地区取得了优异成绩:大北6井分别在308.47~953m、3902~5012m井段实施空气、雾化钻井,进尺分别为644.53m和1110m,平均机速分别为7.74m/h和6.59m/h;大北5井在307.18~835m井段实施雾化钻井,进尺527.82m,平均
本文通过对埕海一区储层、流体性质分析,基于理论分析、地层砂粒经分析试验,提出水平井裸眼砾石充填防砂工艺,优化了工艺设计参数,实施后已取得显著效果,该工艺的成功实施大大提高了油田水平井防砂工艺技术水平,也将对环渤海类似储层的滩海油田开发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目前,深井、大位移井、水平井技术已成为油田的重要增产手段,广泛应用在陆地和海上平台.而在这些井套铣、磨铣作业时经常出现摩阻扭矩过大,从而导致套管磨损甚至钻具疲劳断裂.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扭矩,提高套铣、磨铣效率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修井机设备和动力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深井、水平井修井作业中更应加以重视。本文介绍了适用于深井、大位移井、水平井的套铣、磨铣作业的减摩减扭技术,即采用新型减扭接
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出砂问题十分普遍,对于出砂油气藏,防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机械防砂作为最重要的防砂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优质筛管防砂是现场应用比较普遍的防砂管柱防砂技术.优质筛管本身的渗透性一般较大,不足以对油井产量造成影响,而从地层产出的细砂会不断充满防砂管柱与井壁的环形空间,由于地层产出砂沉积后的渗透率较低,会对油井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地层砂为研究对象,以地层砂粒度分析为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