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阴阳双补”与“调合阴阳”

来源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597986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对于虚劳阴阳同病的辨治,既有以薯蓣丸为代表的阴阳双补法,又有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代表的调合阴阳法,明析填补与调合的区别以及临床应用要点,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仲景学说中阴阳同治的理论,也能指导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准确地诊断及用药.
其他文献
裂纹舌为临床常见舌象之一,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详细分析裂纹舌的成因,治疗时当审因论治,不可拘泥于益气养阴.临证治疗裂纹舌,当分清虚实之轻重,对于虚为主者,当以补虚为主;对于实为主者,当以泻实为要.
乌梅丸是《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其制方精妙,有寒热并用,清补兼施,气血平调之效.溃疡性结肠病因病机复杂,认为脾失健运,湿滞大肠,病久及肾,耗伤阳气,邪聚肠腑,形成宿根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最终形成寒热错杂,本虚标实之症.故以乌梅丸加减以治之,通过寒热并用,温脏清肠,益气养血,收涩止痢的方法扶正祛邪,收获良效.
本文从皮肤病中药外治特色、辨证外用药、辨病外用药、遵循外治原则、遵循方剂配伍理论、大胆突破单味药物的配伍禁忌、充分配合反性药物、考虑药物物理性能、利用药物化学性质、巧妙使用药物剂量方面,对皮肤病外用方剂的配伍要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使用外用药还要注意恰当选择剂型的忠告.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的患病率呈不断上升态势.失眠常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失眠的论述,各家观点不一,大多从虚论治,个人通过观察,失眠大致分为气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胃气不和等六型,总结出自己的用药体会.
汗,为心之液,是人体五液之一,由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即《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汗症,是人体出汗异常的病症,是人体常见的功能异常性疾病.有关于“汗症”的记载论述,上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下至后世诸家.“汗症”证型种类繁多,辩证论治各宜不同.本文从营卫不和出发,阴阳合参,针药并治,试论述如下.
目的: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础上,形成有“根本”意识的疗效评价标准.方法:灵活运用理论建构法,不仅从现有的、被认可的概念、命题或理论体系出发在证实或证伪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路线,改从临床实践出发,首重实践的结果,从实践结果中提炼理论观点,寻找出“真实的世界”,分离地抽象出医事活动的特征和关系并赋予它“独立的存在”.结果:只有坚持“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才能引导临床效应优质
风药具有升阳调气、引经报使、祛风胜湿、开通玄府等功效,通过辨证配伍可有效的调节气机、扶助正气,祛除痰浊、血瘀、湿毒等病理产物.“内风暗旋”是肿瘤的主要病理特点.肿瘤机体因正虚邪实、气血阴阳失调,导致气机逆乱,引动内风的产生,内风又易与积聚之邪相和,挟痰、毒、瘀,流窜全身脏腑经络,终致“稽留不去”而为患.文通过论述风药的功效特性及肿瘤的病机特点,探讨以风药治疗肿瘤的优势与意义,以丰富肿瘤临证手段.
基于对现代人体热力学结构及对“人身阴阳和而后汗”理论的现代解读,“汗”是包含阴阳两种属性的一种特殊所在,故本文选择“汗”作为衡量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一个标准;结合《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与人体热力学结构理论分析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即肿瘤的实质是体内的津液“阳化气”不足,日久积滞而形成有形之体.故采用以激发、疏布阳气为目的的微汗法进行治疗,进而形成一个关于“微汗法”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临床诊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所讲述的舌象只是基础知识,不足以全面应对临床需要,临床病证多变,病情复杂,舌象的变化往往随之因人、因病、因地、因证而异.特殊舌象对于一些特殊疾病的诊疗有着特殊的意义,自本人临证以来,就经验所及,积累了一些特殊舌象并就其临证参考意义做一简要介绍,纯属个人管见,望各位同道不吝斧正.
“伏气”是温病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对一些内伤杂病也极具临床价值.本文结合古今医家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论述,分别从渊源发展、病机理论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就伏气致病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