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f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现代医学促胃动力、助消化、抑酸、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难以缓解.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三花消痞汤治疗本病60例,并与33例全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对照,收到较满意疗效,本文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了介绍。
其他文献
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病患者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之一,亦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胃肠道表现.有效防治胃肠功能障碍是防止MODS的发生发展、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目前尚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研究表明,通腑法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肠壁微循环,促进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修复,防止肠道细菌内毒素(ET)的吸收,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本文对近3年96例患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二者的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1,2].T细胞活化机制是现代免疫学重要组成部分,活化的T细胞核因子c(NF-ATc)被认为在TCR-介导Th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观察了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NF-ATc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以及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对二者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肝郁、脾虚模型动物的分子免疫学机制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呕吐是临床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多与恶心并存,恶心呕吐临床多见,病因较多.而单纯性顽固性呕吐则是临床较为少见,本文将笔者20年来治疗单纯性消化道顽固性呕吐应用中成药和胃降逆及中药煎剂腹部外敷治疗经验做了简要介绍。
本文介绍了对152例四逆散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本文介绍了其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脾虚证是中医脾胃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基础.近年来,国内学者运用现代的科学手段,选择许多客观指标进行探索,获得了一些重复性较好的结果,既有助于阐明脾胃学说的本质,又为临床辨证论治脾虚证提供了可靠而实用的手段和方法.本文介绍了现代医学对脾虚证的研究进展。
脾胃实证的研究在脾本质研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认识事物的方法学角度去分析,脾胃虚证与脾胃实证是脾本质的两个侧面,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进行研究不能够全面地反映该本质的特征.同时,从临床角度分析,单纯的脾虚证临床并不多见,而是以虚实夹杂证及脾胃实证为最多,而且脾胃实证的临床治疗效果较虚证见效快.因此在重视脾虚证研究的同时,应该加强脾胃实证的研究,使脾胃虚实证的研究互补互进.脾胃湿热证是脾胃实证中的一个
评价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对于临床监测、调整治疗和判断预后是重要的.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单个患者而言,主要是依据主观症状进行疾病活动性评价.然而,对于临床试验的疾病活动性评价而言,就必须要求有客观和可重复性的疾病活动性指数评价工具.UC疾病活动性的完整评价涉及症状、体征、生化和血液学指标、显微镜和肉眼下粘膜分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是不方便的.本文介绍
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机的升降协调是胃肠运动功能正常发挥的条件.胃肠疾病就其临床表现而言,与中医学中的痞证、嗳气、呕吐、呃逆、反胃、泄泻等病相当.其病变主要表现在中焦之纳运升降失常,如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等,笔者认为,现代医学所称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其内因主要在于气机的升降斡旋失司,可以说,升降有序是胃肠道运动的根本,气机升降失调
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menopausalpatientswithfunctionaldyspepsia,MPFD)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消化系统的表现,主要是由内分泌功能减退和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及心理因素引起的.病情严重者可致体重下降,影响健康和工作、生活、学习.自2003年11月以来,笔者以情志为出发点,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用加味丹栀逍遥散联合利维爱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4例.并与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股规定为超过1个月.其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构成相当高的医疗费用,因此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但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一般认为上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