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库区蓄水前后爆破波形形态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an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三峡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三峡工程区域内不同时期的多种爆破类型的波形,对其波形的周期、振幅比、P波初动方向、面波形类型、爆破时间等特征的分析,总结论三峡工程区域不同爆破类型的波形形态特征.爆破距小于200Km时,爆破在沉积层中激发的Rg面波。但由于震源浅(有些几乎为零),所以爆破产生的瑞利面波频散特征不明显,一般波群仅1-2组,而且衰减较快。爆破是瞬间发生的,爆炸力向四周扩张产生的纵波为压缩波,初动方向绝大多数向上且纵波特别发育,横波弱,爆破源深度较浅,一般为零到几十米。数公里台站垂直向记录初动多为向上,强而尖锐,振幅较大;数十公里台站垂直向记录的纵波不强,振幅与横波相当,在水平的两个分向上却有一个振幅较大,周期较长的脉冲(即大P头)。根据瑞利面波的振幅Ar和纵波振幅Ap统计分析发现,瑞利面波大大强于纵波,这是爆破波形十分显著的一个特征。一次性起爆的波形与数百次秒差串爆的波形不同。数百次秒差串爆波形的横波上明显看出多次爆破,成串等间隔,没有明显的Rg面波出现,并且纵波振幅不大,初动不是很清楚。
其他文献
当前科技的发展已进入了标准化时代,大家在统一的标准下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地震观测亦是如此,地震观测仪器测量中的计量问题一直是地震观测技术研究的重点
北京时间2015年7月3日上午09时07分,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了MS6.5强烈地震(皮山6.5地震),震后余震活动十分频繁.地震造成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震感强烈,灾害损失严
传统地震观测仪器中都是使用电学测量方法,存在一些固有问题,如系统零点漂移不易消除、易受电磁环境干扰、易遭雷击.这些问题限制了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的发展.利用光纤光栅传感
现阶段,海洋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但目前海洋产业面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和生产粗放等问题,为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提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模式.随着
云计算和大数据都是当下的热门技术,二者融合已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色.海洋大数据规模巨大、类型繁多,云计算能够为海洋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提供强大的助力.文章研究面向海洋大数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为新时代天津海洋强市建设提供了指引和方向.文章
本文通过对三峡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巴东库段10多年地震数据资料进行双差精定位分析处理,并结合巴东库段蓄水后的地震活动特征及水位地质、构造地质
本文利用大坝强震观测系统记录的强震事件,进行频谱、加速度、速度及动力放大倍数分析,从而得出砼重力坝在地震过程中的反应特征.主要包括不同高程、不同方向、不同介质中加
水电站位于南美洲秘鲁东南部东科迪勒拉构造带内,北东侧紧邻安第斯前缘褶冲带,场址所在的东科迪勒拉构造带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主要在早古生界变质岩中发育NNW向褶皱.区域150km
本文通过对三峡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16年3-6月发生在三峡工程库区秭归库段杨林桥镇区域的小震群的双差精定位、震源机制解、野外宏观调查等地震学方法的分析,初步分析出杨林